與中國起共鳴的歷史觀:《德國風險》選摘(3)

2018-03-08 05:10

? 人氣

作者表示,有些現實問題日本不得不面對,畢竟,德國在歐洲的主導性日漸鮮明,因此這將不只影響東亞的權力平衡,更極端地說,很可能還會牽涉到全球權力的平衡。(美聯社)

作者表示,有些現實問題日本不得不面對,畢竟,德國在歐洲的主導性日漸鮮明,因此這將不只影響東亞的權力平衡,更極端地說,很可能還會牽涉到全球權力的平衡。(美聯社)

當德國作的東向大夢抵達中國時,有些現實問題日本不得不面對,情勢發展令人憂心。最大的憂心在於,透過歷史認識上的共鳴,德國在許多方面都會偏向中國的立場。正因為德國在歐洲的主導性日漸鮮明,因此這將不只影響東亞的權力平衡,更極端地說,很可能還會牽涉到全球權力的平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國對東亞的關心,原本只在經濟利益方面。儘管以歷史角度來看有文化上的異國情結,但對於參與東亞國際政治倒不盡然那麼積極。但近年中國與日本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的對立日趨激烈,德國媒體也開始對日本「修正主義」式的歷史認識展開強烈批判。

對於德國的傾中,許多分析都是從兩國經濟關係愈形密切的角度來看,但問題或許就在歷史認識本身。由於將否定納粹視為絕對的基準,德國的歷史認識具有「道德化」傾向。這種發想模式,也許從俄羅斯或中國這種大陸國家類型的歷史觀來看,更容易理解。當然,上述道德化傾向與大陸型國家歷史觀之間的親近感,只是我大膽的假設。

以德國為舞台的反日宣傳

習近平2018新年講話。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3月22〜4月1日間,到歐洲各國進行11天的訪問。這次訪問之所以在日本引起特別注意,是因為一般預期習近平將充分利用這個機會,當成是對日本的歷史文宣戰。果不其然,28日習近平在柏林的飯店進行演說時,除了強調中國的和平發展之外,也直接指名日本展開批判。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一百多年間,中國社會戰火頻頻、兵燹不斷,內部戰亂和外敵入侵循環發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堪回首的苦難。僅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就造成中國軍民3千5百多萬名傷亡者的人間慘劇。」

在日軍進攻南京(1937年)時,有一位西門子公司外派到中國的約翰.拉貝,他保護了中國民眾,在日本也因為他的《拉貝日記》而聞名。習近平稱他為「一位中國人民愛戴的德國友人」,然後說了這麼一段話:「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占領了中國南京市,製造了屠殺30多萬中國軍民、慘絕人寰的血案。在那個危急關頭,拉貝聯絡了其他10幾位在華外籍人士,設立了『南京安全區』,為20多萬中國人提供棲身之所。中德共同建立的拉貝紀念館在南京揭幕。去年底,由南京市出資建造的拉貝墓園修復工程落成。中國人民不會忘記拉貝對和平的追求。」演說的最後,他引用前西德總理布蘭特所言:「誰忘記歷史,誰的靈魂就會生病。」這是布蘭特在1970年為改善與蘇聯的關係,到莫斯科訪問時說的話。

我們再把時間倒回至2013年5月25〜27日,當時中國總理李克強到柏林訪問,孤立日本的意圖十分明顯。當時新聞的焦點在釣魚台爭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