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瑤崇專文(上):美國已是影響臺灣歷史發展的當事者

2018-02-22 05:50

? 人氣

作者指出,檔案館是收集和保存過去紀錄,同時提供追求未來者使用的地方。圖為羅恩惠導演《消失的檔案》,僅用於示意。(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作者指出,檔案館是收集和保存過去紀錄,同時提供追求未來者使用的地方。圖為羅恩惠導演《消失的檔案》,僅用於示意。(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檔案館是收集和保存過去紀錄,同時提供追求未來者使用的地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個國家必須要相信三件事:

一、必須相信過去,

二、必須相信未來,

三、更重要的是,必須相信自己國民具有向過去學習的能力,並可從評斷過去的歷史中創造自己的未來。

──美國羅斯福總統(Franklin D. Roosevelt, 1941)

一、檔案研究的意義

這是美國國家檔案館入口處,引用羅斯福總統的一段話,揭示了檔案館與檔案研究的意義。美國政府非常重視檔案的保存、開放與研究。這不只提供一般民眾探討歷史與尋根的需求,更重要的,這是維繫民主制度,追求更好未來的重要手段。他們認為政府會有決策錯誤或甚至有許多政治不義與黑暗問題,這些問題或許透過指定為「機密」的手段,一時被掩蓋了下來。但這些問題仍如實地記錄在檔案中,在未來檔案開放後仍可透過各種使用者的追索與研究,指出政府的錯誤與問題,不只是對過去的錯誤進行歷史審判,更是用作為當前政治的借鏡。唯有不斷的檢討和反省歷史,才能指出未來更好的方向,這就是檔案與檔案館最主要的意義。

中國傳統史學認為「孔子做春秋,使亂臣賊子懼」,古典希臘史學認為「真相才是真理,歷史就是追求真相」。古今中外文明,都認同與強調歷史對人類文明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人類文明的自我反省、連結未來的啟示,相信人類累積之智慧與學習教訓,「歷史」是不可或缺的學問,也是最為核心之價值。

中外歷史學都是根據「檔案」著說的一種學問。特別是十七世紀歐洲科學理性興起之後,科學成為檢驗真理的方法,歷史學也必須符合「科學」之檢驗。若說可「重複驗證」是科學的一項標準,那麼歷史學就必須以「檔案」作為驗證事實論理的基礎。這樣的歷史論述才有信憑性,也才具有學術的價值。

開啟近代實證史學者是十九世紀德國歷史學家蘭克(Leopold von Ranke, 1795.12.21–1886.5.23),他強調的史學即是檔案史料的研究。史學即史料學,根據並考證檔案史料,已成為近代史學的基礎。然而,在二十世紀以後,這種「實證主義」的歷史學出現了不同的面貌。有人認為「檔案研究」為關注「王朝、政府」等上層階級的歷史(high history),相對於此也應該關注沒有人代言之底層歷史(low history),在社會科學發達的影響下,出現了注重下層結構的社會經濟史。另外在政治學說的影響下,也出現以政治理論論述歷史之政治史。二次大戰後,更在文化人類學的影響下有了文化史、宗教史、民族史,乃至於在新興史學理論影響下出現的大眾史學、影像史學等等。興起諸多不同面貌的歷史研究,相當淡化了史學研究者對「檔案重要性」之重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