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後記》除了玉蘭花阿嬤,請看看那些努力創業的年輕人

2018-02-11 14:30

? 人氣

20180210-青年創業黑糖兄弟,手工製作的黑糖薑母是店內招牌,包裝前兩人仔細檢查成品。(盧逸峰攝)

20180210-青年創業黑糖兄弟,手工製作的黑糖薑母是店內招牌,包裝前兩人仔細檢查成品。(盧逸峰攝)

我想大聲提倡一件事,希望即日起,所有愛台灣,且有些經濟實力的青壯年消費者,除了廟前賣玉蘭花的阿嬤、夜市裡賣口香糖的身心障礙者…,也能樂於以具體的行動,給予那些哪怕只能月領22K、累到爆肝,仍能堅守崗位展現工作實力的年輕人,最最實質的鼓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上述所說的「鼓勵」,絕不僅僅只是口頭的稱讚,或透過網路留言口耳相傳的點讚,而是實打實地對於在各行各業中認真打拚,且表現優異,或其製造的產品確實獨樹一格、物超所值的年輕人,踴躍消費,並且呷好道相報的肯定(且切記不可亂殺價哦!)。

22K…台灣年輕人的錐心之痛

提到「22K」這個數字,可能是很多台灣年輕人的錐心之痛,因為它不但是今年元月起,勞動部宣布正式施行的國內基本工資月薪;更是不過幾年前,各界討論國內低薪現象導致人才嚴重外流時,當時即使擁有學士學歷的社會新鮮人,勉強能拿到的平均月薪。

20180127-仰德大道車潮,公車、機車。(顏麟宇攝)
每天辛勤的騎車上下班,在寒風中也不間斷,許多社會新鮮人勉強能拿到的平均月薪,可能只有22K。(資料照,顏麟宇攝)

 

《風傳媒》總主筆夏珍 出道也領22K

媒體界的大前輩《風傳媒》總主筆夏珍也曾在其個人臉書po文指出,30年前她初進《中國時報》的月薪就是22K。只不過這在當年不算低的薪水,她並沒領幾個月,就因人事室主任主動發現夏珍有碩士學歷,加上表現優秀受到採訪主任賞識,月薪隨即破了30K;更別提接下來夏珍在中時集團,更一路做到了《中國時報》總編輯、《時報周刊》社長。

或許有人會說,夏珍是媒體界的「幸運兒」、「千里馬」、「傳奇人物」,拿她的故事當例子不準。但不提別人,就拿我這個媒體界小兵來說,雖是夏珍的後輩,更遠不及她光芒萬丈,但不要說30年前,即使是1、20年前的媒體環境,也遠比現在好上許多,因為那至少是個只要你肯吃苦、願意做,就有相對報酬的時代。

媒體也曾風光 稿費多到想逃稅

就拿一線記者為例,當時的主流媒體為了鼓勵記者踴躍發稿,採訪時除了挖掘獨家,更要有自己的獨到的角度與觀點,所以除了一般新聞,記者另發特稿、新聞幕後、新聞分析、新聞小辭典等稿件,乃至於文字記者身兼攝影發照片,都可另計稿酬。而當時一個記者,即使難免「摃龜」(發特稿或照片但因故未被採用),但只要不屈不撓、再接再厲,一個人一年下來稿費多到想逃稅(所得稅每年稿費免稅額為18萬元),幾乎是很司空見慣的事。

20180131-107年國軍春節加強戰備媒體邀訪活動,第三戰來到海軍左營軍港,實地觀看海軍進行布雷、獵雷的各項操演。圖為海軍編號1207的康定級武昌軍艦女性艦長黃淑卿上校接受訪問。(蘇仲泓攝)
媒體早期待遇相當不錯,光是領稿費,一個人一年下來稿費多到想逃稅。(資料照,蘇仲泓攝)

然而今非昔比,國內非但一般服務業薪資普遍倒退到20年前的水準(但現在物價比過去早就不知漲到哪兒去了),曾幾何時,只要願意「吃苦當吃補、爬格子當跳舞」,就能獲得比一般上班族優渥待遇的「無冕王」,也因不再有所謂額外的稿費,形同全面大減薪。新一代媒體人除非有幸一開始就擠進主流媒體,否則初入行只要能拿到30K,恐怕就要偷笑了。

苦無更好的工作機會 台灣如此「薪酸」

正因現在台灣是如此「薪酸」的世代,以致於身為只因努力就有房有車的小前輩,現在碰到部分不堪淪為廉價勞工,又苦無更好的工作機會,乾脆每天打渾摸魚、虛與委蛇過日子的小後輩…,心中雖是恨鐵不成鋼,但胡適先生的名言:「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九個字,卻不知怎的就是吐不出口。

是啊,打高空的話誰不會說,職場原本就不該是個只談犧牲奉獻的地方,更何況對那些尚待成家立業、持續充實學經歷,且人生充滿無限可能的年輕人來說;除非生來就是口含金湯匙的富二代,否則心存「拿多少錢、做多少事」、「若做再多也沒錢,又何苦自我作賤」的心態,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人性。

20171122-專題配圖:勞工、一例一休、勞動部報告、勞基法、假日上班。假日上班者,百貨業 .服務人.徵人.(陳明仁攝)
職場原本就不該是個只談犧牲奉獻的地方,更何況對那些尚待成家立業、持續充實學經歷,且人生充滿無限可能的年輕人來說。(資料照,陳明仁攝)

寫到這裡,這篇《採訪後記》的樓好像有點歪了。只因媒體是記者最瞭解的行業,但它並不屬於服務業,一般與消費大眾直接接觸的機會也不算多。

然而除了媒體,其他各行各業中需要鼓勵的年輕人還有許多,好比同樣堅持手做薑糖的「黑糖兄弟」、募資打造竹林量產竹吸管的「南投竹山阿宏」…,等只要是努力且專業的人才,都很值得社會大眾用實質的鼓勵,把他們留在這片土地上。

20180210-青年創業黑糖兄弟,堅持用苦法熬薑湯。(盧逸峰攝)
堅持手做薑糖的「黑糖兄弟」等創業青年,需要大家的鼓勵。(盧逸峰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