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老舊建物真的比較危險嗎?

2018-02-10 06:00

? 人氣

作者指出,無論是921或是這次的花蓮大地震,主要的房屋的傾倒災害,都是發生在發生錯動的斷層附近。而房子蓋在活動斷層旁邊,就算房屋的設計與施工都夠嚴謹,品質良好。也很難確保建築物可以在這種極端狀態下存活。(陳明仁攝)

作者指出,無論是921或是這次的花蓮大地震,主要的房屋的傾倒災害,都是發生在發生錯動的斷層附近。而房子蓋在活動斷層旁邊,就算房屋的設計與施工都夠嚴謹,品質良好。也很難確保建築物可以在這種極端狀態下存活。(陳明仁攝)

花蓮震度七級的強震下  ,所謂的老舊建物卻沒有發生倒塌的案例!這是一件值得研究的事情 。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我們在說老舊建物的時候 。有一種結構形態普遍的存在於台灣各地 。早期五樓以下的住宅房屋 ,因為不用裝設電梯 。建商為了成本考量 ,大多只會蓋到五樓 。在1980年代以前建造的住宅大多是這種無電梯 ,五層樓以下的房屋 。還有一種是屬於透天的房屋 。這兩種房屋大多是屬於加強磚造的結構形式。跟以純鋼筋混凝土或鋼骨蓋的大樓 ,在結構形式上是不一樣的 。簡單說前者屬於以承重牆為主體 ,較偏向剛性的結構 ,在應對地震力時結構上比較偏向是硬碰硬的方式 。而後者屬於偏柔性跟韌性構造 ,以房屋結構具有相當的柔軟度跟變形量的韌性 ,來對抗地震力的傷害。兩者的設計方法並不一樣 。

加強磚造建築 ,僅以鋼筋混凝土來作為樑跟柱子的材料 ,通常樑與柱的尺寸不會很大 ,裡頭的鋼筋量也比純鋼筋混凝土的房屋少 。其以約24公分厚度的紅磚牆做為外牆 ,並且鑲嵌在房屋外周的樑與柱形成的框架內 ,使紅磚與鋼筋混凝土連成一體 ,在工程技術相對落後的古早時代 ,那算是一種經濟實惠的建築形式 。結構力學上 ,主要以紅磚牆來當作承重牆 ,承載房屋的重量以及對抗地震力 。雖然它們都是在耐震法規還很落後的年代所設計跟建造的建築物 。但是也因為當年設計分析的科技並不普遍 ,許多都是以經驗值來設計跟施工 。其房屋結構真正能夠抵抗多大的地震力 ,其實少有人去研究 。

這一大批的房屋現在被稱為老舊建物 。雖然鋼筋混凝土在工程學理上有大約50以上的生命周期 。但是當年的紅磚普遍品質較好 ,強度也很高 。加上混凝土幾乎都是採用天然鵝卵石跟純水泥以及天然河砂攪拌 ,然後以人工搗實所建造的 ,如果不是有海砂影響的話 ,結構材料的強度應該還不算差。結構上比較偏剛性構造的承重牆系統 ,只要外牆沒有太大的改造 (尤其最怕一樓的磚牆被打掉 ),結構強度應該還是具有相當可靠度的 。

20180208-總統蔡英文8日來到花蓮慰問災民,與災民一同用餐。(取自蔡英文臉書)
花蓮地震。(取自蔡英文臉書)

筆者本來也認為老舊的加強磚造建築很脆弱 ,但是經過了花蓮地震後 ,開始懷疑這個假設 。事實上鋼筋混凝土的大樓跟古早時期蓋的加強磚造建築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構形式 ,根本不應該用同一種韌性構造的觀念與標準來評估 。另外 ,地質特性、地震的震度(搖晃劇烈程度)跟他震動的時間長短 ,以及房屋結構本身的特性跟品質之間 。存在著複雜的關係 ,房屋安不安全的問題 。實在不宜以所有早期蓋的房子都不安全的說法來嚇唬人 。至少這次花蓮地震顯示出來的事實經驗不是如此 。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仕權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