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蔣經國迷思的背後─當朝政客該自覺丟臉

2018-02-15 06:30

? 人氣

作者認為,專制時代已遠,統獨爭議已成,再不可能有如同蔣經國既專制又開明、既求成長又重分配等多重性格集於一身的領導人出現,那就別再苦苦追尋蔣經國的接班人或去搶當「經國門生」了。(多維觀點)

作者認為,專制時代已遠,統獨爭議已成,再不可能有如同蔣經國既專制又開明、既求成長又重分配等多重性格集於一身的領導人出現,那就別再苦苦追尋蔣經國的接班人或去搶當「經國門生」了。(多維觀點)

台灣最後一個專制統治者蔣經國逝世30週年,國民黨在1月13日前後一連舉辦3天追思紀念活動,有媒體問「誰是國民黨內下一個蔣經國?」馬英九答「這是一個好問題」;無獨有偶,曾任蔣經國秘書14年的宋楚瑜也搶在此時出版口述歷史《蔣經國秘書報告》,並在新書發表會上說,1982年他以「艾森豪獎學金得主」身份赴美訪問3個月,馬英九因此有機會代理蔣經國英文翻譯工作,「意外促成一位政治人物崛起」,大搶「經國門生」正統地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蔣經國逝世後,對於島內仍屢有追思蔣經國行誼及緬懷其對台灣貢獻的紀念活動,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對此仍持批判態度。施明德曾因主張台獨、爭取民主,在白色恐怖時期、美麗島事件後分別入獄,長達25年半青壯時光身陷囹圄,而施明德最近直指國民黨高層意圖「以宣揚獨裁者的方式,獲得權力的選票」、是「沒出息、沒原則、沒理想」。與其早在1962年入獄時被國民黨特務刑求至全口牙齒被打落、1984年在獄中抗議「江南案」絕食4年7個月,期間被強迫灌食3,040次的個人慘痛經歷不無相關。

何以國民黨在蔣經國逝世30週年,仍在打「經國牌」?又何以黨外人士施明德等對蔣經國「獨裁者」印象依舊痛訴?大部分綠營人士雖不否認他對建設台灣的貢獻,但始終「不感謝」蔣經國在戒嚴前夕高抬貴手讓民主進步黨成立;也並未對蔣經國宣佈解除戒嚴的開明選擇,對台灣民主體制發展的影響公開表示肯定。

要解釋馬英九、宋楚瑜搶當「經國門生」、爭正統,以及施明德、綠營人士無法忘卻對蔣經國的「獨裁者」印象,正本清源,還是必須剖析蔣經國複雜的人生旅程及所作所為,才能在其多種面貌中尋得些許輪廓。

磨難知疾苦 治理風格「道先於術」

蔣經國出生於1910年,彼時蔣介石仍是在日本振武學堂學習軍事的革命黨人,1925年蔣經國被送到蘇聯共產國際學習馬列主義,其時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1926 年組建「國民革命軍」展開北伐,1927年展開「清黨」,使得蔣經國成蘇聯獨裁者史達林(Joseph Stalin)的人質,而蔣經國處境堪憐地接受教育,最後通過嚴格的考核被推薦成為布爾什維克黨候補黨員、黨員,期間擔任多年基層工人,並在蘇聯成親、生子。

1936年發生「西安事變」,逼得蔣介石同意第二次「國共合作」,且蘇聯獨裁者史達林及共產國際要求中共應該採取「聯蔣抗日」方針,1937年蔣經國終於獲得返回中國的機會。滯俄12年間,蔣經國是蘇聯工人、蘇共黨員、是命懸一線的人質,年輕時受馬列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洗禮、親身經歷幾度生死交關,除了對共產國際社會有深刻切身體會外,更讓其養成沉默寡言、謀定後動,敢為人所不敢為的堅毅、冷酷、強烈的敵我意識。蔣經國喜怒不形於色的複雜性格,一生所作所為都受到早年悲慘經歷所影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