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建立照護共識,避免「天邊孝女/子」:《別讓記憶說再見》選摘(3)

2018-02-20 05:20

? 人氣

作者指出,家人無論是因為對失智症的認識有限、或是受成長背景的影響,認為失智症是一種見不得人的病症,拒絕接受失智症的檢查或治療,但他們不瞭解,如果沒有專業協助,只會讓失智症惡化。(FRSC)

作者指出,家人無論是因為對失智症的認識有限、或是受成長背景的影響,認為失智症是一種見不得人的病症,拒絕接受失智症的檢查或治療,但他們不瞭解,如果沒有專業協助,只會讓失智症惡化。(FRSC)

當醫師告知家中的長者罹患的是失智症,家人會有哪些反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拒絕接受!逃避它!忽視它!接受它!認識它!挑戰它!……

無論是以感性、理性,或是走一步算一步,順其自然,都是自己可選擇的方案,我僅是將各種狀況陳述出來,讓家屬選擇適合自己的。

首先說明,任何人都有可能罹患失智症,所以當醫師確診罹患失智症,不代表患者、或是家庭的罪惡。這是腦部的退化性疾病,任何人都有機會,年齡愈長,機會愈大,女性高於男性,目前是認為女性平均餘命高於男性之故。總之,失智症不會因人的聰明才智或貧賤富貴有差別。

無論是有錢的人:辜濂松先生(中信金控前董事長,巴金森氏症合併失智症)、王永在先生(台塑集團副董事長,阿茲海默症);學歷高的人:高錕先生(二○○九年榮獲諾貝爾物理獎,阿茲海默症);有政治權力的人:雷根前總統(美國前總統,阿茲海默症)、柴契爾夫人(英國前首相,血管性失智症)、趙耀東先生(前經濟部長,阿茲海默症)、夏漢民先生(前國科會主委,阿茲海默症)等都罹患不同類型的失智症。

再看文化背景所產生的價值觀,許多八十歲以上的長者,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都曾歷經戰爭動亂與經濟貧困時期,所以也培養出他們的堅忍的毅力與自信心,不畏懼任何壓力與挑戰,不服輸的精神,克勤克儉。尤其是許多白手起家的成功企業家,更不願放下企業決策的重擔。部分老年人也無法接受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老化」與「退化」是不可避免的現象。

此外,欠缺「病識感」,造成部分人士因不認識失智症,拒絕接受失智症,或因忽視失智症,未能就醫及家庭能改變新的照顧方式,往往會造成永遠的遺憾,等到發生狀況後,或家屬真正瞭解到失智症後,家屬會說:「早知道就……」印證古人說的:「千金難買早知道就!」

失智症會無聲無息的讓腦神經產生萎縮,影響到記憶、認知與行為,讓患者記憶力衰退為主要表徵之一,伴隨著大腦其他認知功能的異常,譬如:判斷、辨識、執行、定向感、現實導向、言語、吞嚥、感官等能力,影響到患者日常生活與活動。

90到95%的失智症類型是屬於「不可逆轉」( irreversible )的疾病,目前全世界尚未有藥物可治癒,這些包括:退化性失智症( Degenerative Dementia ),以阿茲海默型( Alzheimer's Dementia,簡稱AD )占的比例最高,巴金森氏症合併失智症 (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mentia )、額顳葉型 (Fronto-temporal Dementia,簡稱 FTD )及路易氏體型( Diffuse Lewy Body Dementia,簡稱DLBD )比例較少,另外還有血管性失智( Vascular Dementia,簡稱VaD或VD )及可治癒型失智( Treatable Dementia ),只有最後一種失智症類型是屬於「可逆轉」( reversible )的病症,僅佔所有失智症中5到10%,目前發展出的藥物對其他類型失智症僅有減緩退化的可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