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書店到處有,蔦屋書店卻深受日本人愛戴30年?旅日作家道出觀光客不知的祕密!

2018-01-27 10:30

? 人氣

書店那麼多,為何蔦屋書店地位始終屹立不搖?(圖/凱特文化提供)

書店那麼多,為何蔦屋書店地位始終屹立不搖?(圖/凱特文化提供)

蔦屋書店在日本是1983年開始在日本出現的, 跟我來日本的年代差不多,最初在大阪,後來也進軍關東。我的生活裡也有蔦屋,但是是TSUTAYA, 主要是去租錄影帶,而代官山蔦屋書店則是用漢字表記的「蔦屋」,是書店,才讓東京人重新體會到「蔦屋」是書店,而且是如此美好的書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尤其「蔦屋」雖然是源自創業者増田宗昭的祖父經營的事業(藝妓的置屋)的屋號,但「蔦屋」的名稱在江戶時代是出版社,而且是發掘了謎樣浮世繪畫家寫樂的鼎鼎大名的出版社,我對寫樂情有獨鍾,因此也很開心代官山蔦屋書店又再度用了「蔦屋」,也讓形象更是大好。

(圖/作者提供)
(圖/凱特文化提供)

據說,代官山蔦屋書店是為了讓三十幾年的顧客能夠回味過去而開的書店,也就是一家書店, 經過一個世代的三十年之後,也跟著顧客成長、成熟,而算起來,我也正好是這樣的顧客,總覺得代官山蔦屋就是為了我這樣的顧客而開的,這裡不是車站旁年輕人喧囂的書店,而是成熟的大人味道的書店,跟至今的TSUTAYA 有相當的區隔。

代官山蔦屋的建築已經有許多人讚賞過,而且典故多多,我自己最喜歡的有兩點,第一是如傳說中的這是「森林中的圖書館」、「森林中的書店」, 雖然同樣在世界的大都會,在書店裡不像是誠品等許多書店完全就是大廈裡的書店,而代官山蔦屋卻讓人進入店內,卻依然倘佯在森林裡,新綠的季節來了,對我而言,就是代官山蔦屋的季節來了。

(圖/作者提供)
(圖/凱特文化提供)

其次我喜歡這個大資本蓋的書店,卻保留對於代官山這個地區的土地、居民以及歷史等的尊重, 建物本身不誇張,跟周遭的環境比也不遜色,不枉費原本是水戶德川家屋邸的所在,也覺得書店與代官山的許多古蹟、神社或重要文化財的大正時期的舊朝倉家住宅等融合得非常好,維持了山手通的品味。

我常去的除了書店外,也喜歡去二樓的Cafe 的Anjin,店名是源自三浦按針,德川家康請的英國籍航海士,也就是水上案內人的意思,這裡裝潢、氣氛、餐飲都沒話說,尤其是有三萬冊現在四處都不容易入手的《太陽》、《平凡PUNCH》、《POPEYE》、《BLUTUS》等從創刊號起的雜誌, 真的讓算是昭和世代的我,覺得好像是回到了自己的青春時代。

(圖/作者提供)
ANJIN 氣氛好,午餐價格合宜,前菜三種三百日圓, 燉牛肉套餐(附飲料)一千五百日圓。長腳蟹(松葉蟹)蟹泥蛋包飯套餐也是一千五百日圓(圖/凱特文化提供)

Anjin 假定的客人是五、六十歲的成人,也就是讓從1983年起來店的當時的廿幾歲的人,現在可以來此處緬懷自己的孩提、青春吧,這是一個跨世代的文化舞台,讓人覺得其中有著超越時光的夢、理想在內。

代官山蔦屋書店裡的好處是不怕找不到書,我跟其他客人最大的感嘆是:「這是一家讓你無法不久留的書店!」

凱特文化|劉黎兒

旅日作家、文化觀察家,忘齡女人;曾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2004年專事寫作,在多家報紙雜誌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日本政經社會議題、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有《私藏東京》《日本職場奇譚集》等三十餘冊;小說則有《棋神物語》等;2011年經歷福島核災後回首關注家鄉台灣高危險核電,重披新聞採訪戰袍,出版廢核相關書籍數冊。最大特點是好奇;最大願望是慢慢咀嚼幸福;最大嗜好是讀書、美食和旅行。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凱特文化《東京天然色:兼具藝文、時尚、古典且念念不忘的東京此時》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