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吃避孕藥心情會變差,甚至想不開?精神科醫師用文獻解釋給妳聽…

2018-01-08 06:20

? 人氣

曾有幾位診友,告訴我服用避孕藥之後,心情變差,甚至出現想不開的念頭。在大約幾個月前,只有找到幾篇比較早期的文獻。這次丹麥最近發表的文獻,針對1996年到2013年,國家資料庫中,關於使用避孕藥物、自殺企圖、自殺的相關性來探討。

使用避孕藥與自殺的關連

針對將近50萬名婦女,平均年齡在21歲,為期8.3年的追蹤,有6999例第一次發生自殺企圖,71位婦女自殺身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比較有使用與未使用避孕藥物的婦女,目前以及最近六個月內有使用避孕藥物者,自殺企圖的相對風險為1.97倍;自殺身亡的風險則為3.08倍。

針對不同類型的避孕藥物,自殺企圖的風險,則分別為口服合併有雌激素、黃體素者為1.91倍;口服只有黃體素者為2.29倍;陰道避孕環為2.58倍;避孕貼片為3.28倍。使用避孕藥物後約兩個月,自殺企圖的情況最多。

(示意圖非本人/pakutaso)
不同類型的避孕藥物,自殺企圖的風險高低也不同。(示意圖非本人/pakutaso

使用避孕藥要注意心情變化

避孕藥物其實用途廣泛,有時候會用來減少經痛、經血量太多、經前症候群、痘痘。2016年,同樣的團隊,有文獻登上JAMA雜誌,探討女性使用避孕藥,可能與憂鬱情緒有關,這樣的關聯性,特別會出現在年輕女性身上。對於情緒的影響,也是可能造成讓婦女想要停用藥物的因素之一。

避孕藥物對於不同年齡層自殺企圖的影響

對於15-19歲的少女,自殺企圖的相對風險為2.06倍;對20-24歲的女性,風險為1.61倍;在25-33歲女性,為1.64倍。這樣的風險,在開始使用避孕藥物後一個月即開始增加,大需會持續一年的時間。一年後風險逐漸減少,但是在之後的第二到七年間,仍比沒有使用避孕藥物風險多30%

15-33歲婦女,使用避孕藥物要注意

除了注意自殺意念外,憂鬱情緒也有可能發生,主要也是生理上,雌激素黃體素容易與憂鬱症狀有關連。過去在學習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學資料,與情緒相關的身心疾患,女生發生多半比男生多,可能就是受到這兩個賀爾蒙的影響。

所以,在年輕女性服用避孕藥物,可能要同時注意看看,心情、負面想法是否有增加,也記得要與醫師、藥師討論相關的情況,以確保用藥安全。

參考資料:
Association of Hormonal Contraception With Suicide Attempts and Suicides (2017) AJP in Advance

作者│李政洋

台北人,於高雄醫學大學畢業後,返鄉工作。因為想要尋找能讓自己快樂的方法,申請進入精神科訓練。

在馬偕醫院訓練時期,一度感到困惑,為什麼有這麼多悲慘的遭遇,以及經過多年,仍難以消化的情緒。在接觸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EMDR)後,看到一些希望,可以協助往事真的成為過去。也自此時開始,持續學習EMDR,應用在治療創傷患者。

目前自己經營身心診所,及協助台灣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學會,以講座、工作坊方式,將學習到的身心治療方式,逐步推廣。也持續將療癒心理創傷的資訊,以部落格文章分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李政洋部落格(原標題:使用避孕藥要注意自殺意念
責任編輯/蔡昀暻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政洋醫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