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教育之道,不可揠苗助長,急於速成

2018-01-01 06:30

? 人氣

作者說,自1877年以來的124年中,德國的各種發明共有約2500萬項,可見德國人教育方式有值得我們借鏡之處,而台灣的教育方式有問題。(資料照,臺北文創)

作者說,自1877年以來的124年中,德國的各種發明共有約2500萬項,可見德國人教育方式有值得我們借鏡之處,而台灣的教育方式有問題。(資料照,臺北文創)

近年來,每年高中入學會考比序問題,總是搞得全民皆罵,問題在哪裡?官員無能,是該罵,然而一般家長呢?如果不是一般家長擔心子女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拼命要子女念資優班以便將來考上明星中學或大學,否則怎麼會如此?

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碟,因為長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只會記憶,不會思考了。因此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有助於開發他們的想像力與潛能,因為愛因斯坦就說過:「想像力比知識重要」,所以在德國,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色列的教育也很棒,一般家長不會問放學回家的孩子在校考試成績為何,而是問他們在校是否提出問題問老師?是否與老師或同學討問問題?是否將所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畢竟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懂得應用比只會死記知識重要,懂得提出問題又比會解決問題重要。」愛因斯坦所有重要的發現,都是靠自己的想像力,不斷提出問題問自己所致。

愛因斯坦95年前贈給日本東京信差的2張字條24日以高價賣出(AP)
畢竟愛因斯坦曾說:「懂得應用比只會死記知識重要,懂得提出問題又比會解決問題重要。」(資料照,AP)

其實不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其他許多歐洲國家的情況亦如此,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即開發學生的想像力要按部就班,不可以提前學習,否則將破壞學生的想像力,因為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不可揠苗助長,急於速成,所以不僅沒有明星高中,也不鼓勵學生參加國際奧林匹亞等科學競賽,即使有學生獲獎,也絕不會像我們媒體或學校大肆宣揚,因為他們知道,讓學生養成虛榮心並不好。

反觀許多華人,尤其是中國或台灣的孩子,在幼稚園期間,許多人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課程都學完,在小學已把中學一年級的課程都學完,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如果不提前學習,在起跑線上就會輸給其他同學,將來也就會考不上明星中學與大學。還有許多明星高中與家長,極力鼓勵學生參加國際奧林匹亞等科學競賽。並以獲得多面金牌為榮。其實,這樣的擔心與虛榮心是多餘且沒必要的。

事實勝於雄辯,自從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八千多萬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例如,上世紀初,兩大物理學理論的發明人都是德國人,如發明相對論的愛因斯坦、發明量子論的普蘭克。此外,自1877年以來的124年中,德國的各種發明共有約2500萬項!可見德國人教育方式有值得我們借鏡之處,而台灣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東西方教育有如烏龜與兔子的賽跑一樣,起先跑得快的不一定先到,按部就班,努力不懈的人,才是成功者,畢竟教育之道是在遊戲中學習,並留給孩子充分想像空間,不可揠苗助長,急於速成。

*作者為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