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總是顧人怨的國營事業年終獎金

2014-12-22 12:27

? 人氣

每年國營事業的獎金發放,總是引起外界的怒罵,因為不論賺賠,總是能領得滿滿的獎金。(資料照片)

每年國營事業的獎金發放,總是引起外界的怒罵,因為不論賺賠,總是能領得滿滿的獎金。(資料照片)

每到年終,國營事業年終獎金總是要引起一番爭議、撻伐,全國除了國營事業員工外,沒有人認為他們值得領那麼多的年終獎金。不過,罵歸罵、吵歸吵,最後還是笑罵由他錢照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立委最新公布的資料指出,103年15家國營事業共編列253億獎金,每個員工平均獎金為20.2萬元;各家企業中最高的中國輸出入銀行有28.2萬,最低的台鐵11.8萬。最受矚目的台電全年編列的獎金為67億,平均每位員工獎金有23.7萬;明年編列的獎金是71億,相比台電要拿出90億盈餘「回饋」民眾時的猶疑、不捨,發給自己獎金時的魄力,更讓民眾反感。

*國營事業獎金表格。(取自立委葉津玲臉書)

相較之下,民間企業的落差就極大─獲利良好的大型企業、金融業、科技產業,每年的分紅加年終是有可能高於國營事業,但大部份中小企業則遠低於此;依照人力業者的調查,平均只有1-2個月的年終獎金,金額也只在5萬元上下。

民營企業年終獎金發多少,向來不會成為爭議焦點;企業有本事多賺錢,員工能領更多年終,算是本事,外界只有羨慕稱讚的份。甚至虧損企業,老闆還大器掏錢獎賞員工,反而會成為「美談」哩。

但這一套到國營事業身上,全部都不適用。大部份國營事業不是獨占,就是接近壟斷的寡占事業,許多事業關係著每個民眾的生活,是民眾「非用不可」,而且「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台電、中油、台水、台鐵、中華郵政皆是如此。

因此這中間產生的矛盾與尷尬就在:這些事業體如果虧損卻要大發年終,那是一定被電爆─那有企業如此無恥,虧大錢還大發年終?但如果盈餘豐厚要發年終,還是有得罵:這分明是憑其壟斷地位,以高價「A民眾」才有鉅額獲利,大發年終只是讓一般人的相對剝奪感更重、更是憤恨難平。

相較之下,桃機、中央存保、港務局等則是雖為壟斷事業,但與企業關係較大、與一般民眾生活關係較遠,也因此後者引發的爭議稍低。

依照現行制度,103年編列的年終預算是發放前1年的年終,去年台電虧損178億元,還編列了3-4個月的年終獎金,「文雅」的說法是「難謂之為知恥」。但國營事業也很有話說,他們說國營事業肩負許多「政策任務」,那些缺乏商業效益與獲利的政策任務支出扣除後,還是賺錢的,所以領年終也沒啥錯─不過,他們從來不提壟斷利益這件事。

其實,經濟部對國營事業是訂有一些考核標準,作為發放獎金依據。國營事業把獎金分為考核獎金、績效獎金,考核獎金與是否有盈餘無關,而因為「每個員工都很優秀」,幾乎都可領滿2個月考核獎金─2年前,5大國營事業虧損750億,照樣發出平均每人1.5個月(10萬元)的考核獎金,國營事業員工的「優秀程度」由此可見一斑。績效獎金在扣除政策任務的虧損後,也總是能計算出一個盈餘數字─只是外界從來不知如何個計算方式,因此績效獎金還是領得到。坦白說,標準的官官相護、吃大鍋飯,難怪國營事業亮出高額獎金時,民眾一定是罵聲不絕。

最佳的解決方式是民營化,讓市場去考核。中華電信勉強算是可供借鏡的例子,雖然中華電信官股仍是最大股東,但持股不到4成,因此不列入國營事業;電信市場上也有其它差堪競爭的對手,因此如果其獲利高、給員工多發獎金,社會大眾不致於罵聲不絕。

不過,油、電、水、郵政顯然也看不出民營化的可能性,那麼經濟部與經營者,好歹作好管理,提升經營效率、淘汰不適員工,讓民眾對國營企業及員工表現的觀感好一點,才能減少反彈;否則,發放獎金的多寡也至少向民間看齊,別那麼「一枝獨秀」─畢竟,國營事業員工平均薪資已高出平均薪資不少,員工被視為「貴族勞工」。在作好這件事前,大手筆發獎金,只是討罵顧人怨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