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在馬來西亞人間蒸發:《閒嗑牙@東南亞》選摘(3)

2018-01-06 05:10

? 人氣

馬國是以穆斯林為主體的社會,很多人擔心西遊記中「豬八戒」的角色會觸動馬來社會的敏感神經。圖為北京頤和園長廊上的《西遊記》師徒四人繪畫。(取自維基百科)

馬國是以穆斯林為主體的社會,很多人擔心西遊記中「豬八戒」的角色會觸動馬來社會的敏感神經。圖為北京頤和園長廊上的《西遊記》師徒四人繪畫。(取自維基百科)

東南亞國家和華人文化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印尼已故總統瓦希德就鍾情於《三國演義》,他當年在政壇以小博大,贏得總統大位,就自稱是得力於精研《三國演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泰國百姓很多都對孫悟空琅琅上口,他們也都熟悉「包公」,而且都稱「包公」為「包文拯」,比很多華人都內行。越南首都河內的古廟內,都是正統的華文,更別提華人文化本來就盛行的新加坡、馬來西亞。

只不過,華人文化在不同的國家裡,多少也會有必須適應當地文化的情況。最近,《西遊記》譯本在馬來西亞上市,就發生一些趣事,問題出在書中的豬八戒,主要就是因為馬國是以穆斯林為主體的社會,很多人擔心「豬八戒」這個角色會觸動馬來社會的敏感神經。

對此,馬國漢文化中心主席兼「翻譯與創作協會(譯創)」會長吳恆燦指出,國家語文出版局和相關單位都認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是跨時空、跨國際及跨宗教的著作,值得向馬來社會推廣,當中的佛教信息及人物豬八戒,並不構成阻礙馬來讀者閱讀此書的因素。

他在出席馬來文版《西遊記》座談會時表示,豬八戒不應被視為是此著作的敏感人物,「豬八戒是一個形象、一個虛構的人物,不是一隻豬,所以這不是敏感問題。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是很神聖的故事,也受到馬來社會尊敬」。

話雖如此,馬來文版《西遊記》的翻譯員胡德樂還是還是做了一些「預防」的措施,亦即以拼音的方式來翻譯小說的主角名字,如此一來,豬八戒的「豬」字,就不見了。他也指出,如果直接意譯,將「八戒」譯為八個戒律,對於不了解佛教背景的馬來讀者而言,反而會更難明白,「我們必須體諒讀者的感受,所以在一些情況下,必須放棄或簡化一些內容」。

不過有趣的是,即將在馬國戲院上映的中港賀歲電影《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宣傳海報,卻出現豬八戒「被消失」的情況。

據電子媒體「當今大馬」報導,馬國首都吉隆坡市中心目前已可看到該電影的廣告牌,但廣告牌中只有唐三藏、孫悟空和沙僧三個角色,獨缺豬八戒。報導中指出,中國與香港電影公司的原版宣傳海報,是唐三藏師徒四人全員到齊的,但同樣的宣傳海報在馬國卻不見豬影。

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海報。
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海報。

對此,馬國內政部副部長諾加茲蘭受詢時表示,該電影海報或許不符合電檢局指南,才會被去掉豬八戒,「這肯定是因為電影沒有遵守電檢局的指南。無論如何,這是一件小事,電檢局所作的決定都是為了國家利益,而非電影製作商的利益」。

不過,該片發行商GSC電影院發行部高級經理侯秀嫦則表示,刪除豬八戒的原因是飾演該角色的演員「小瀋陽」在馬來西亞不夠出名。她說,「當地觀眾不熟悉中國電影和演員,我們必須讓觀眾看到他們認識的演員,吸引他們進戲院」。

侯秀嫦的說法,一聽就是遁詞。馬國華總會長方天興就強調,儘管馬國各族的宗教關係有一定的界限和敏感,但華裔也不能過於「自我敏感」或「自我設限」,必須尊重、維護與發揚自身的優良文化傳統與價值觀。

方天興表示,《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宣傳海報中,主角豬八戒消失並非馬國電檢局主張,因為電影已獲准上映,影片中的豬八戒畫面也沒有被刪減,證明此事件一點都不敏感。他認為,賀歲電影公司與相關負責人不應以一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並看起來牽強的理由,把宣傳海報上的豬八戒排除掉。

《閒嗑牙@東南亞》書封。(印刻提供)
《閒嗑牙@東南亞》書封。(印刻提供)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曾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中時晚報》國際組主任,現為《亞洲週刊》特約撰述。本文選自作者新著《閒嗑牙@東南亞》(印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