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灰犀牛」正朝台灣漁業奔來!

2017-12-18 06:40

? 人氣

全球漁業資源枯竭危機,台灣漁業危機四伏。(美聯社)

全球漁業資源枯竭危機,台灣漁業危機四伏。(美聯社)

近年來台灣漁業正面臨多事之秋,除了被控非法入侵他國專屬經濟海域捕魚、從事非法漁業活動、遠洋漁業被歐盟舉黃牌警告、沿近海漁業枯竭、中國大陸遠洋漁業快速成長(加入有限漁業資源分配)外,國際間則各鄰海國強力對付非法入侵外國籍漁船、全力遏止非法漁業活動、國際漁業管理重於捕撈、漁業配額縮減等等,這些都指向未來台灣漁業經營將更加艱困,漁民生計將受到重大衝擊,正如米歇爾.渥克(Michele Wucker)所提醒的『the Gray Rhino』,即明顯卻又屢屢被忽視最終可能釀成大危機的事件,大多數灰犀牛並不是微弱的示警,而是我們刻意疏忽不予回應所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隨著海洋魚類資源的銳減以及先進配備的漁船數量增加,全球對於漁産品的爭奪正愈演愈烈,對付非法入侵專屬海域的外國漁船的手段也越來越激烈。當前國內漁業問題不在於灰犀牛是否到來而是已經近在眼前,沿近海漁民深受捕不到漁之苦且市售號稱現流的海產,多來自對岸或鄰國海域,繼續下去四面環海的台灣很可能成為「無魚之島」。

20170324-「打擊非法捕撈 永續經營遠洋漁業」記者會(農委會提供)
20170324-「打擊非法捕撈 永續經營遠洋漁業」記者會(農委會提供)

為此漁政機關不應再刻意掩蓋,明明威脅已在眼前卻只報喜不報憂(如台灣漁業捕撈全球NO.1)老為昨日的成就志得意滿,讓長官做出錯誤的研判,漁民則持續受苦;應該立即邀請產官學界及海洋保育團體共同研商,把問題攤開來坦然面對積極尋求共識, 一起行動共同承擔。

為了遏制魚類資源量的減少,保護僅有的資源,加強有實際效果的漁業監管,已經在全球形成一股潮流。要避免被一群灰犀牛踩踏,最好的方法就是跟牠們保持距離,並迅速擬定因應對策。同樣的如果要等到歐盟改舉紅牌,就像等到病情嚴重才到急診室治療那就得付出很大的代價。

為因應灰犀牛的衝撞,台灣政府應該將輔導重心由遠洋漁業轉向沿近海漁業及養殖漁業。鑑於我國沿近海經濟漁業資源正逐漸在枯竭,為了有效復育漁業資源,除了應全面檢討多年從事漁業資源保育管理的效益並實施與人工放流配套的相應管理措施外,更應該積極來推動海洋牧場與栽培漁業,不過應先探討70年代籌備已久最後卻未設立栽培漁業中心的原因,以免重蹈覆轍。

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海山漁港全面進行堤上道路修繕及環境改善,要為漁民及遊客打造一條安全的漁業觀光道路。(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台灣漁港的觀光功能似乎已經超越漁業功能。圖為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要為漁民及遊客打造一條安全的漁業觀光道路。(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日本政府經過近40年推動海洋牧場建設,累計投入建設資金達1.2兆日圓(約合3000多億台幣),才將1/5以上的近海海域建設成為海洋牧場,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成為了當前維繫日本沿岸漁業發展的支柱產業;中國大陸也積極在發展海洋牧場,目前投入的建設資金超過80億元人民幣;而台灣在相關技術、海洋水文及現有魚類資源動態缺乏的情況下,須投入多少經費與人力,參與海洋牧場建設,必須要有完整的規劃並顯現在年度預算編列上,而不是又是口號一句!

雖然設立海洋保護區被視為是全球保育海洋多樣性與生態的潮流,台灣也畫定面積約30,579.42平方公里的海洋保護區。然而根據外電報導:「全世界大多數的海洋保護區未能妥善保護海洋生物,59%的海洋保護區生態和附近開放捕魚的漁場並無明顯差異。」因此光靠增加海洋保護區數量並不足以達成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育目標,我們更應鼓勵當地社區的實際參與保護區的經營,才能讓台灣沿近海魚類資源生生不息,實現漁民可以在自家海域安心捕魚的目標。

灰犀牛不可怕,可怕的是政府官員的視而不見,最終受害的還是漁民,官員們請以蒼生為念!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