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拒馬的兩端—一個弱弱相殘的現象

2017-12-13 06:10

? 人氣

拒馬另一端的警察呢,他們也是官逼民反下的犧牲者,不能擁有自由意志,即便有著不同想法,也不能表現於外,所以跟對面抗議者形成弱弱相殘的局面。(資料照,陳明仁攝)

拒馬另一端的警察呢,他們也是官逼民反下的犧牲者,不能擁有自由意志,即便有著不同想法,也不能表現於外,所以跟對面抗議者形成弱弱相殘的局面。(資料照,陳明仁攝)

微雨伴隨著寒風陣陣襲來,行人快速的步調,似乎是現在台北車站在傍晚常見的光景。站區某個擁擠的電梯裡,聽到兩個學生聊著升學的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學生A:聽說某某某不是要考警專?你想一起考嗎?

學生B:算了吧!警察很累,這幾年抗議這麼多,我看到很多警察坐在立法院的塑膠椅上睡覺,便當也在路邊嗑,還有新竹上來支援的警察。

學生A:天呀!好辛苦喔!那些抗議的人也未免吃飽太閒了吧⋯

電梯門打開,談話聲隨著學生步出電梯而漸行漸遠。聽到這裡,筆者不自覺感觸良多。一方面很高興的是學生能同理警務人員的辛苦;二方面慶幸學生家長給予良好的成長環境,不必為生活擔憂,才能夠說出抗議者「吃飽太閒」這席話。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需求層次理論」,旨在描述一個人吃、穿、安全等基本需求達到滿足後,才會追求愛、尊嚴與自我實現等心理需求之滿足。觀諸歷史,古今中外許多官逼民反的現象,多為「吃不飽」而產生的革命。所以,倘若基本需求面臨剝奪的危機,人們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進而做出反抗行為,無論小至遊行抗議,大到社會革命,皆為如此。

因此,人們通常不會吃飽太閒而上街頭抗議,接受風吹日曬雨淋,甚至把自己暴露在官民衝突的第一線,面臨著未知衝突的風險。真正參與抗議的人,多為都是生活過不下去,或遭受其他委屈之人,當然其中不乏前來支援的青年。

2017-11-22-大觀社區自救會民進黨部前抗議,自救會民眾與警衝突05。(顏麟宇攝)
人們通常不會吃飽太閒而上街頭抗議,接受風吹日曬雨淋,甚至把自己暴露在官民衝突的第一線,面臨著未知衝突的風險。(資料照,顏麟宇攝)

而拒馬另一端的警察呢?難道他們就是邪惡的嗎?其實不然,他們也是官逼民反下的犧牲者,犧牲休假前來支援,忠實地成為平均月入20萬起跳的政治人物、上億財產資本家的盾牌,卻不能擁有自由意志,即便有著不同想法,也不能表現於外,所以跟對面抗議者形成弱弱相殘的局面。

還記得前陣子講述關廠工人臥軌的故事,是個抗議者前往勞委會(今勞動部)陳情未果後,試圖在台北車站臥軌,並與警察發生衝突的故事。有一位學生直接回應:「怎麼火車不直接輾過去?」此話一出,遭到其他不少同學反駁:「人家都已經走投無路了,你有沒有同理心啊!」當下很欣慰,自己的學生能夠體會一些人走投無路的處境。

身為教育工作者,不敢過於期待學生能對自己教授的科目有強烈的興趣,只希望能夠在課堂上學到一點「同理心」,並瞭解現行社會的真相,進而反思能夠為這個社會付出些什麼。

*作者為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