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該多做「功德」?還是多找「舞台」?

2017-12-05 06:10

? 人氣

作者指出,大陸市場對台灣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但也要小心過度的依附,台灣人才恐被大陸市場「連根帶走」,政府應為民眾創造更多發展「舞台」。圖為過勞大悲功德大法會,勞工集體落髮剃頭誦經抗議。(資料照,陳明仁攝)

作者指出,大陸市場對台灣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但也要小心過度的依附,台灣人才恐被大陸市場「連根帶走」,政府應為民眾創造更多發展「舞台」。圖為過勞大悲功德大法會,勞工集體落髮剃頭誦經抗議。(資料照,陳明仁攝)

「學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市場」是實現夢想的舞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人力資源正面臨「大量人才流出,大批外勞輸入」的窘境。大陸對台灣政府關閉對話及協商大門索性改採「官民分流」策略。從「惠台讓利」切換到「施惠於民」,從各方面拉攏「台胞的心」。對社會中堅份子更是動作頻頻,不斷串聯「點、線、面」。先期目標對象:學校、青年學生、創業者、台商到教授。

從「大陸對台」的相關政策裡可以看出端倪:(1)大學招生,大幅降低免試申請門檻,並提高獎學金名額。(2)成立青年創業基地,創業優惠及補助方案。(3)青年就業協助並提供工作機會。(4)引導台商走入電子商務,開拓市場。(5)大規模招攬大學優秀教授。(6)成立台灣夜市小吃專區。(7)與大專院校合作,為菁英創業催生。極欲把台灣的希望與優勢,通通帶往大陸市場,然利弊得失端看從哪一個角度視之。

從教育與企業的角度來看,大陸市場對台灣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但也要小心過度的依附,台灣人才恐被大陸市場「連根帶走」。綜觀上述「大陸對台」政策:試想如果沒了教授,如何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如果沒了學生,學校如何經營?再者如果沒有創業者,如何製造就業機會?如果沒有就業機會,生活所需該如何維持下去?…每個環節緊緊相扣,有沒有更好的解方?別讓台灣人為了生存只能向外尋找機會,謀求出路。有沒有更好的對內發展機會?

依據目前種種因素考量,大陸市場成了台灣人的首選,也造成「人才大量流出」。政府為了彌補人力市場的缺口,於是政策又選擇「引進大批外勞」。

大陸對台政策,不管從哪一個角度看,都可以感受到大陸對台的「用心」。背後動機為何?或許是希望「拉攏民心,落腳大陸,感受機會…」或許還有更深層的意涵。反觀台灣正為大力推動的「生產力4.0」,卻因「人才欠缺」的問題而傷透腦筋。如果大陸對台政策力道再繼續加深,下一波把「心力」移轉到生產力4.0發展的主要產業上,例如:醫護、農業、電子、生技人員等關鍵技術者的身上。屆時台灣的產業發展,恐怕將面臨嚴重斷層。大陸為「2025製造強國」在外交政策上不斷努力,「不爭一時,但爭千秋」,那台灣呢?是如同賴神在「長照2.0」所言,鼓勵人民多做「功德」?還是要為民眾創造更多發展「舞台」?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企管系博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