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今日政策,明日弊案,政府投資與基金該節制!

2017-11-28 07:30

? 人氣

台灣面臨產業結構調整問題,政府希望加人新創投資,但由開發基金投資績效看,風險亦伴隨而來。(資料照片,蘇仲泓攝)

台灣面臨產業結構調整問題,政府希望加人新創投資,但由開發基金投資績效看,風險亦伴隨而來。(資料照片,蘇仲泓攝)

日前立法院預算中心公布一份國發基金投資創投的績效,坦白說,數字不是太好看─近4成的投資報酬率為負,如果把已清算或解散者列入,績效更差。看到這份成績單,蔡政府又極力擴張政府各種基金的投資力道與範圍,而慶富案更是正「熱鬧上演加映中」,政府其實該想的是:別搞到今日政策,成為明日弊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這份資料指出,國發基金投資創投事業尚在營運者有54家,其中21家年平均報酬率為負值,占比近4成;如果考慮全部投資過的73家創投事業,有19家是清算解散或尚待出售持股,那幾乎可以說失敗比率超過一半了。

這份成績單就現階段看當然不是非常好看,但其實還算是在「正常範圍」內;因為不論是創投、新創等,投資失敗率原本就高,是「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而且,國發基金的這份成績單仍可能變好─當然也有變壞的可能,因為,除非出場獲利了結、或倒閉清算認列損失,否則都有變數存在。

投資界都知道,不論是搞創投,或是直接投資新創事業,其風險原本就大;而且,投資績效要好,是需要相當強的專業。這個專業不是單純「選案」能力而已─國外著名的創投固然精於選案,但同時也有能力協助其所投資的新創公司作好公司經營、產品規劃、甚至介紹事業人脈網絡等。

從國發基金到其它各種政府基金、甚至公股行庫要搞的創投、天使基金等,有這個專業、有這種能力嗎?如果號稱國內最專業的國發基金的投資績效都只能如此,其它官營色彩的資金能更好嗎?

近幾年全球瘋新創,馬政府後期就著力拉抬新創,蔡政府上台後則更是風風火火,大力增加政府投入創投的能量。國發基金為此弄了什麼創業拔萃方案、創業天使計劃等等,形如散財童子般的到處投錢;以創業天使計劃而言,核准申請的計劃多達300多個,雖然每個計劃的金額不大,多在數百到數千萬元之譜,但這種天女散花式的投法,就是一付錢撒下去,是否回收就看機率運氣了,國發基金大概很難有餘力協助這些新創發展吧?

再如今年8月國發基金投資成立的「國家級投資公司」─台杉投資管理公司,找來綠營財經輩份高的吳榮義擔任董事長,準備結合官民資金,投資所謂的「5+2創新產業」。不必懷疑,這家國家級投資公司所募集的基金,重要來源必然是同為官股的公營企業要捧場。因此,台灣投資新創企業的資金,變成有高比例是來自有官方色彩的基金或機構。

但問題是,如果國際創投資金不論重點是在投歐美、拉美或中國、東南亞的新創,卻幾乎都是跳過台灣,顯然在這些國際級的創投眼中,台灣的新創事業有一些基本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有可能在導入以官方資金為主的投資後,得到改善或甚至解決嗎?如果無法解決,這些官方色彩的資金,到底未來要「被吃掉」多少?納稅人需要、願意承擔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