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鐵2020年負債恐達8兆,隨時觸發嚴重金融危機

2017-11-20 20:10

? 人氣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

長年虧損的中國鐵路總公司正進行大改革,希望以市場化方式改善經營問題,旗下18家鐵路局全面改名成為「有限公司」,不過仍然是鐵總全資控股公司。

鐵總期望改革做到「政企分開」,並積極開發房地產市場,全面落實「以地養鐵」,以及吸納民間資金進行項目發展。

不過有專家對BBC中文表示,鐵總一直有嘗試以房地產等多元化經營模式補貼收入,但在地區推行時遇上阻力,改名後未必有很大分別,債務問題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解決。

目前鐵總總負債達4.8兆元人民幣,預料2020年負債達8兆,隨時觸發嚴重金融危機。

鐵路

「隱形大地主」有地不會用?

中新社報導,由鐵道部到鐵總,中央一直推動鐵路改革,但整個體系複雜龐大,各方利益難以協調,改革成果一直未令人滿意。報導指,鐵總前兩年改革進度「一直緩慢」,改革速度加快是因為今年中央第六巡視組,批評鐵總改革「不夠有力」。

據中國媒體報導,今次改革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除了北京以外,17間鐵路局公司的經營範圍全部都會包括房地產開發的內容。北京鐵路局原本就有對外投資控股房地產企業。

中國鐵總是全國最大的「隱形地主」,土地儲備遠高於其他房地產,據鐵總早前公開的資料,其可開發利用的土地在31個省、市、自治區達到3億平方公尺,中國恆大也只是有2.76億平方公尺。

但專家批評鐵總無法適當利用土地,不是每處地方都順利做到「以地養鐵」。當中,其中一個原因是鐵總無法平衡省市級政府及其他投資者的利益,在各個省市的土地頂目無法吸納民間資金。而部分地區本來非重點發展區,建設起鐵路周邊產業收入也追不上。

鐵總近期已多番嘗試「混改」,例如今年9月,杭紹台高鐵在杭州簽約,這是首條民營資本控制的高鐵,並且以復星集團為首的民營聯合體,持有了51%股權。

據中國媒體報導,鐵總亦向阿里、騰訊、一汽集團等民營資本發出「混改」邀請。 

今次把18個鐵路局改革成為「有限公司」,部分鐵路局註冊資本大幅增加,例如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就由原先42億元人民幣,大幅增加至1546億元。

這些新增的資本有助各個鐵路局擴展業務,據報導,這些鐵路局亦會投資在物流、金融、旅遊、廣告、農產品及煙草等業務。

鐵路

「改革不能只是換名字」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及資源管理系教授徐江則對BBC中文表示,鐵總此前已開始有多元化經營模式,包括嘗試透過房地產來改善經營問題,但在地區層面推行遇上阻力,不見得近年的改革「有很大的轉變」,債務問題仍然持續。

即使鐵總近期連番改革,但徐江說:「體制方面沒有很多改變。」

徐江認為鐵路建設「牽涉各級政府和投資者的博奕」,鐵總要發展不同產業,未來要「確保民間、地方政府等其他投資者的利益」,才能夠吸納民間資金。

北京交通大學趙堅教授則對中國媒體表示,「以地養鐵」的模式仍然擺脫不了政府主導的體制,欠缺有效監管的體制,土地開發收益是否都能重回鐵路運營,存在問題,而鐵總長期壟斷經營,無法吸納社會資本,影響資源配置的效率。

他表示鐵總資產利用效率不斷惡化,以高鐵為例,不考慮營運成本,高鐵全部運輸收入,不足以支持建造高鐵的貸款利息,要以新債還舊貸的方式維持,預料2020年鐵總負債高達8兆,可能引發嚴重金融風險。

他建議鐵總要重組為控服公司,把現有18間公司重組為北、中、南三大區鐵路公司,而三大區域公司及其內部子公司會互相競爭,讓這三大公司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

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際剛表示,「改革不能只是換名字」,關鍵是通過組織結構變化、資源優化讓機體更有效率,能夠對市場做出靈敏反應。

今年9月,鐵總總經理陸東福表示,要消除制約國鐵發展的體制弊端,把傳統生產型企業,走向經營型企業。

鐵總亦會在體制架構上作出調整,包括在鐵路局公司設立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把工作分流,領導層上亦有所轉變,實現高管跨局任職,內部機構精簡架構,機關部門、二級機構、人員編製分別精簡10.3%、26.6%、8.1%,希望優化工作流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