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人叫譚寶蓮、白莎莉?台日混搭漫畫《千面女郎》背後故事:又是國立編譯館害的啊

2017-11-18 06:30

? 人氣

日本漫畫《ガラスの仮面》與台灣大上版《千面女郎》。(圖/想想論壇提供)

日本漫畫《ガラスの仮面》與台灣大上版《千面女郎》。(圖/想想論壇提供)

《千面女郎》(ガラスの仮面)是日本漫畫家美內鈴惠的作品,與《尼羅河女兒》、《玉女英豪》並列五、六年級生小時候風行的少女漫畫經典。日文本從1976年開始連載,至今未完,2012年9月發行日文版第49集,50集說了好久還是只聞樓梯響,讓眾多漫畫迷從少女等到熟女,還是不知道最後紅天女要由譚寶蓮還是白莎莉來演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部漫畫描寫純樸的橫濱女孩譚寶蓮熱愛表演,偏偏遇上明星世家,又美又有錢又天資過人的對手白莎莉;兩人競爭多次,勝負未定,還要等重病纏身又毀容的天才老師阮玉冰做最後的裁決。加上已有完美多金未婚妻的高富帥情人秋俊傑,到底情定何方…但明明是日本故事,為何會出現「譚寶蓮」、「白莎莉」、「阮玉冰」和「秋俊傑」這種中文人名呢?

這是因為當初引進這部漫畫的時候,還沒有版權約束,「千面女郎」是台灣的出版社自行取的書名。早期的大上版本,連作者的名字都不見蹤跡,內文也完全抹去日本痕跡。例如女主角出身橫濱的中華料理店,大上版本只說是A市的小飯館。人名一律本土化,「秋俊傑」好像瓊瑤小說裡的名字,「白莎莉」讓人想到七〇年代的美麗主持人白嘉莉(而且白莎莉的媽媽正好叫作白嘉芳),「阮玉冰」的悲劇色彩是不是有點像阮玲玉?地名全變成A市、F市,電影看板「伊豆的舞孃」字樣也變成一片空白。由於戒嚴時期漫畫皆須經過國立編譯館審定,審查辦法又很空泛,全憑審查人主觀認定,東洋味過重說不定會有風險,因此書名改為「千面女郎」,作者改署「曾麗錦」編(不知是否為譯者的名字),盡可能抹去日文痕跡。就像七〇年代的日本卡通「科學忍者隊」在台灣也硬生生變成「科學小飛俠」,以避開「忍者」這種可能惹議的東洋詞彙。

1979年大上版《千面女郎》的封底是國立編譯館審定執照,編者署名「曾麗錦」。(圖片來源:想想論壇)
1979年大上版《千面女郎》的封底是國立編譯館審定執照,編者署名「曾麗錦」。(圖/想想論壇提供)

1987年解嚴之後,「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失效,不再有抹去日文痕跡的必要。裕泰出版社在這段期間還出版過名為《千面舞星》的版本,書名上就有標註作者美內すずえ。1992年版權法通過之後,未授權的版本不得再出售。大然出版社取得日本白泉社的授權,1993年開始出版合法版本,封面、分冊與日版完全一致,也有清楚標明作者為美內すずえ,摺頁也說明這是「昭和51年」開始連載的作品,但可能是顧及龐大粉絲的習慣,書名仍然沿用《千面女郎》,也沿用盜版時代的人名、劇團名稱等,形成奇妙的台日混搭。像是譚寶蓮出身橫濱,她到東京去參加阮劇團時,團員紛紛自我介紹,包括來自長野的葉瓊瑩、來自北海道的田玉霞,來自福岡的駱秀娟,還有東京人賴玉菁。日本地名混搭中文人名,比A市、F市還奇怪。1994年大然版出到40集未完,又遇到另一個問題:漫畫家美內鈴惠畫太慢,隔了好幾年才出41集。42集還沒出,大然就倒閉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