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局訂20項國產化指標 離岸風電業者批「政府推國產化,結果都很糟」

2017-10-26 21:07

? 人氣

業者直言,國產化只能靠市場驅動,國外以政府力量強推國產化「結果都很糟」,希望政府能再考慮。(資料照,尹俞歡攝)

業者直言,國產化只能靠市場驅動,國外以政府力量強推國產化「結果都很糟」,希望政府能再考慮。(資料照,尹俞歡攝)

經濟部能源局今(26)日找來離岸風電業者說明遴選及競標方案,工業局也提出風機製造、海事工程、水下基礎等逾20項國產化指標,做為明年遴選機制的篩選標準。業者在會中直言,國產化只能靠市場驅動,國外以政府力量強推國產化「結果都很糟」,希望政府能再考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離岸風電業者申設開發量達10GW,經濟部指台電併網及組裝碼頭量能不足,並考量產業在地化需求,決定在明年透過遴選機制篩選3GW開發量,後另外增加2.5GW裝置容量供業者競標。遴選機制的內容,則包括產業關聯效益、技術能力、社會環境融合、財務能力四項,業者依細項提出開發計畫後,會再由能源局找來專家組成委員會評分、為業者排序,能源局再依序分配裝置容量。

工業局:已和4家風機系統商「密集開會」

今日工業局公布業者最在意的產業關聯效益部分細項,在風力機製造部分提出包括塔架、發電機等16項評選項目。工業局金屬機電組長黃裕峯表示,工業局已和4家風機系統商「密集開會」,目前是依系統商所提出適合且得以在地生產的項目,若業者有其他建議也可進一步提出。據了解,目前工業局諮詢的4家系統商,分別為西門子‧歌美賽(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MHI Vestas,日立(Hitachi)和奇異(GE)。

至於在地化的定義為何,黃裕峯則指出五大指標,一是系統商直接投資,二是向國內採購,三是與國內業者合資,四是技轉,五為在台設立生產線。黃裕峯說,未來應是由4家系統商提出不同國產化及成本的組合,由開發商依成本決定如何採用,最慢年底前系統商會提出具體可國產化項目的清單。

日、法要求國產化 結果都很糟

現場與會業者則質疑,國外經驗看來國產化都是靠市場力量驅動,日、法雖然有要求,但結果都很糟,而且台灣政府竟然還是在2個月內就提出方案,「真的覺得在開玩笑。」另一業者則認為,風機零組件在地生產後零件認證需要3到5年時間,恐來不及跟上商轉時程,希望工業局將未在台生產的台商也計入在地化項目。

工業局:選擇台產零組件,創造國內就業

黃裕峯則回應,在地化的目標。是希望透過要求業者透過選擇台產零組件或服務,創造國內就業。黃裕峯更指離岸風電躉購價格1度電6元「花的都是納稅人的錢」,而當民眾從口袋掏錢、會希望看到經濟好,若業者採用非設廠在台灣的供應鏈,會讓政府難以對外論述、覺得把錢花在向國外買東西,因此仍希望能盡可能提高國產比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