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駿觀點:破除裴隆主義魔咒,阿根廷重返國際

2017-11-04 06:20

? 人氣

「阿根廷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領導的『變革聯盟』(Cambiemos, Let’s Change),在10月22日的期中選舉獲41.76%選民支持,為1985年重返民主政治以來在期中選舉得票率最高的政黨。」(作者提供)

「阿根廷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領導的『變革聯盟』(Cambiemos, Let’s Change),在10月22日的期中選舉獲41.76%選民支持,為1985年重返民主政治以來在期中選舉得票率最高的政黨。」(作者提供)

阿根廷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領導的「變革聯盟」(Cambiemos, Let’s Change)在10月22日的期中選舉獲41.76%選民支持,為1985年重返民主政治以來在期中選舉得票率最高的政黨,馬克里表示「最困難的階段已過」。前總統費南德茲(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在今年成立的新政黨「人民團結黨」(Unidad Ciudadana, Citizen’s Unity)雖僅獲21.83%選票,但她本人則因贏得參議員席次取得國會議員豁免權,可免於一連串貪污指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裴隆主義走入歷史?

《經濟學人》認為期中選舉「正破除裴隆主義的魔咒」(breaking the spell of Peronism),裴隆主義是拉美最能代表民粹主義(populism,大陸譯為民眾主義)的思潮。南開大學潘芳教授認為「拉美民眾主義的發展可以說是20世紀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一個亮點,而阿根廷的民眾主義則是拉美民眾主義的縮影。…民眾主義在阿根廷興起的內因源於現代化進程中阿根廷經濟和政治的發展和變化。民眾主義的興起在一定時期加快了阿根廷現代化進程的步伐。可以這麼說,阿根廷民眾主義的興起與其國內的現代化進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

中國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譚道明博士指出,「侵蝕地區民主品質的罪魁禍首主要不是左翼意識形態,而是民粹主義。根源在於,左翼意識形態被迫與深具地區特色的民粹主義結盟,或者被民粹主義者所綁架。民粹主義本身不過是一種『政治塗料』,可以與任何意識形態結盟,併發生於任何制度環境下。民粹主義的本質特徵是反體制。它反對任何現行的體制,而不管其所反對的體制的性質如何。但是…後果更嚴重。從1999年初委內瑞拉的查維斯執政,到2015年底阿根廷的馬克里上臺,拉美新左翼17年的執政週期已近尾聲。」從委內瑞拉馬杜羅政權的苟延殘喘到馬克里執政聯盟在期中選舉獲勝,民粹主義在拉美似已走到新的轉捩點。

欠債還錢重返國際

2001年阿根廷發生金融危機時不僅失業率高達20%,更因950億美元違約外債面臨一系列訴訟,導致在國際信貸市場完全失去融資能力,只能向左派的委內瑞拉等國借款。此一「賴賬事件」至今仍為國際投資者的夢魘,2003年基什內爾(Néstor Carlos Kirchner)能當選總統,相當程度得利於該金融危機。

然而基什內爾夫婦倆人連續執政12年間官方所公布的通膨率從來沒有高過12%,民間經濟學界認為實際通膨率早就超過20%。2012年2月25日發刊的《經濟學人》以「別騙我,阿根廷」(Don’t lie to me, Argentina)為題揭發造假之種種。調查發現國家統計局(INDEC)公布的數據資料嚴重與現況不符,因此該週刊自當期起不再引用阿根廷的官方數據。2015年10月大選前夕,《金融時報》表示不論誰當選「都比她好」(anything bests Fernández),《邁阿密前鋒報》普立茲獎專欄作家歐本海默(Andrés Oppenheimer)更嚴詞批評她是「阿根廷史上最禍國殃民的總統之一」(one of Argentina’s most disastrous presidents)。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