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超觀點:產業外移陸企崛起─台灣產業發展大困境

2017-10-17 06:50

? 人氣

作者認為,台灣產業已邁入發展瓶頸,缺乏新興主力產業成為新的經濟發展動能。(圖/Rodrigo Galindez@Flickr)

作者認為,台灣產業已邁入發展瓶頸,缺乏新興主力產業成為新的經濟發展動能。(圖/Rodrigo Galindez@Flickr)

台灣產業發展曾為各國學習的樣板,尤其在科技產業更是居全球舉足輕重的角色,1999年發生921大地震,台灣DRAM出貨中斷,隨即造成國際價格飆漲。然而近年來台灣產業開始走下坡,發展已面臨嚴重的困境。以下列舉當前幾項重大產業發展問題如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產業轉型升級不如預期

台灣的產業發展並非一蹴可幾,有賴當時的主政者,在蓽路藍縷中有計畫的逐步轉型,1949年從大陸撤守至台灣時,當時因戰爭基礎建設與工業幾乎毀壞,物資匱乏,先從農業生產奠定經濟的基礎;1960年代以農業扶植工業,邁入勞力密集產業;1980年代勞動要素大幅上漲,加上周邊國家興起,又成功轉型朝資訊電子產業發展,帶動經濟起飛。惟之後就再也沒有足以領航台灣經濟的新產業,縱然歷任政府均倡導產業轉型升級,卻無法確實帶動國內企業轉型。

2.未能跟上典範轉移

台灣產業過去跟隨著Wintel(微軟、英特爾)成長模式,主導PC相關代工產業,即使毛利不高,但憑藉著大量的訂單,獲利也不惡。然而行動裝置的興起後,顛覆傳統PC市場,台商未跟上此一趨勢,至此成長模式受到嚴厲的挑戰。之後新興的人工智慧(AI)、AR/VR、大數據、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無人車、物聯網等產業的崛起,台商佈局的腳步也略顯緩慢,在這一波科技典範轉移中,影響力逐漸縮小。

3.產業外移加劇

台灣製造業以代工產業為主,生產要素價格深深影響企業發展,1990年代起因台幣升值、土地、工資大幅漲,製造成本已無法和其他開發中國家競爭,大陸不但具備土地、工資低廉,龐大的市場潛力以及語言、文化、地理位置相近等優點,使大陸成為台商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與全球佈局的首選。從2010年起,海外生產比已經超越五成,還逐步攀升,已經達55%水準,足見產業外移問題的嚴重性。

外銷接單概況。(作者提供)
外銷接單概況。(作者提供)

4.生產要素五缺

面對長期產業外移,政府積極拉攏台商回台投資,尤其近年來大陸工資與土地成本高漲,有些地區甚至超過台灣,近期許多抱持著鮭魚返鄉的台商欲回台投資時,才發現台灣面臨五缺困境,也就是缺電、缺水、缺地、缺工、缺人才等五大問題。

其中以缺電問題最為嚴峻,由於民進黨政府主張「非核家園」,民進黨堅持現有的核電將逐漸淘汰,然一時又找不到替代方案,即使燃煤以及天然氣滿載,仍無法充分補足核電的缺口;綠能發電雖是乾淨能源,但無論是太陽能或是風力發電都受限於自然環境甚深,台灣太陽日照分配不均,風場也不理想,每年還有不少颱風,都可能造成發電設備的毀損。由於備載容量遠遠不足,未來類似815全臺無預警大大規模停電事件將會一再上演,缺電恐怕是產業發展最不安定的因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