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投資冷颼颼?過高的超額儲蓄,如何改善經貿體質?

2017-10-07 05:30

? 人氣

主計處最新預測,今年超額儲蓄率高達13.64%。(圖/擷取自Rancom網站)

主計處最新預測,今年超額儲蓄率高達13.64%。(圖/擷取自Rancom網站)

經濟日報報導,我國資金氾濫,主計處最新預測,今年超額儲蓄率高達13.64%。根據主計處官員分析,超額儲蓄率(註1)年年攀升有三大主因,其一為產業長期外移,導致國內投資長年不足;其二是產業結構過度集中,國內具有代表性的產業幾乎僅剩半導體,其他產業發展的機會有限,投資自然不盛;其三為投資環境仍需改善,國內所為人詬病的曠日費時的環評,也會羈絆企業投資的意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報導中指出,主計處甫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2.11%,但民間投資成長率僅1.7%,創下近六年最低表現。如果政府無法協助產業轉型、振興投資,經濟單靠外貿支撐,內需無法跟上,經濟成長恐漸失動能。

台灣經濟結構長期失衡,除了是國內長期投資不足的原因外,亦是台灣長期低薪的根源。除半導體產業外,其他產業長期投資不足,無法有效拉升國內商品市場/生產要素市場的需求,以致無法帶動薪資成長。

賴清德上任行政院院長以後,除政府既有的前瞻計畫試圖完善國內投資環境外,賴揆更是推動產業結構轉型的5加2產業創新計畫,鼓勵國營企業帶頭投資台灣,盼能有效解決台灣長期投資不足的沉痾。

然而產業結構的制約,除了台灣的優勢產業,台積電宣布投資台南科園擴建廠房外,其餘產業的民間投資部位始終難以起色。筆者以為,台灣應挾帶著技術優勢與產業發展經驗大力推動「台灣製造」,讓製造業回流台灣,藉此革新台灣產業結構,拉抬台灣平均薪資水準。

2016年新政府上台後叫停馬政府所推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其實殊為可惜。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精神是透過法規鬆綁及改善營運環境,開放市場並接軌國際,為接軌TPP或RCEP預作準備。其內容包含智慧物流、國際健康、農業加值、金融服務以及教育創新等五大示範創新重點,力促服務業、製造業回流台灣,並增加台灣製造的附加價值。

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曾提及,台灣市場太小,不適合做品牌。從近日HTC被Google收購、宏碁(Acer)營運狀況每況愈下,僅剩碩果僅存的華碩(Asus)在台灣市場力拼苦戰著,凡此種種跡象可見端倪。故政府應帶頭與他國談判協商,以降低我國商品出口他國的成本,以拓大我國商品市場出口腹地。真正要做品牌,就要做世界級的品牌。要有世界級的格局視野,才能打造一流的競爭力。從來就不要畏懼國際競爭,只有在世界的競技場上較勁,才能讓台灣社會資源的配置達到最佳化,並藉這股力量來重整國內的產業結構。而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概念便是打造讓台灣企業前進世界的舞台,為在世界的競技場上站穩腳跟做好準備。

此外,「自由經濟示範區」與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以及「5+2產業創新計畫」不但不衝突,反而相輔相成。透過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推動,鬆綁投資相關法規,提供外商、台商投資誘因,鼓勵民間企業加碼投資,活化超額儲蓄的運用、改善國內游資氾濫的情況,並拉抬長年低迷的民間投資率。且透過自經區「境內關外」與「前店後廠、委外加工」的營運概念,強化台灣各地產業聚落規模經濟的效果,並增加台灣產業的附加價值,更能加速實踐「5+2產業創新計畫」的政策目標。

註1: 國民儲蓄毛額扣掉國內投資毛額的差額,便是當年度的「超額儲蓄」,可反映資金閒置狀況,超額儲蓄占國民所得毛額(GNI)的比率,則是「超額儲蓄率」。

*作者任職於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