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世越號沉沒後,韓國人都不信政府了?3年前搜救那句瞞天大謊,多少錢也難補償

2017-10-05 11:54

? 人氣

「沉默只會鼓舞折磨者,不是被折磨的人。」這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在1986年的頒獎典禮上重擊世界的一句話,儘管脈絡不盡相同,但對於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中執行搜尋任務的民間潛水員來說,或許足以受用。

潛水員是沒有嘴巴的,這是《謊言》一書經常浮現的一句話。由於職業特性及商業市場的潛規則,潛水員往往是沉默的一群——在黑暗的深海裡他們沉默,上岸、卸下裝備後沉默亦然。「沉默」似專業潛水員的職業倫理,然而,倘若將其做為行為指導原則,那麼關於彼時彼地的真相,或將永久沉沒於孟骨水道。除非駁船上的潛水員願意張口說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書中的主人翁羅梗水開口了,因為他崇仰的資深潛水前輩柳昌大,因一名潛水員在執行搜尋任務時意外死亡,柳昌大遭檢方以業務過失致死罪起訴,對於「一起」出生入死、患難與共的民間潛水員們,檢調對柳潛水員的起訴令他們憤怒,想起搜尋時嚴苛的海象、裝備與醫療資源的闕如,與血汗的勞動條件,羅梗水決定書寫請願書給法官。

他意識到,一旦潛水員繼續沉默,形同鼓勵社會輿論持續栽贓與抹黑,沉默只會招來悔恨,並以此度過餘生。

真實的謊言,或謊言的真實?

2014年4月15日,經由仁川港前往濟州島、滿載476名乘客與船員的世越號客輪於行經孟骨水道的途中,因不明原因使船身傾斜下沉。第一時間傳出世越號沉船消息後,各種未經證實的訊息充斥於媒體,如「全員救出」的快訊一度安慰了韓國民眾,但不到半晌便被證明是烏龍一場。

又例如,在沉船當下,傳出韓國政府已派出五百名潛水員下水搜救,而事實上當時僅有八名潛水員得以進入沉船船艙搜救。

在大規模災難事件爆發之際,或因地理位置的阻隔、或因消息來源的混亂,或甚至是為了搶快、搶獨家好獲取收視流量,往往對於收到的二手或多手消息疏於核實,對於誘人的流量紅盤易落入「先發再說」的惡習中。

若臺灣讀者尚有印象,2015年的2月及6月,北臺灣分別發生復興空難墜河,以及八仙樂園粉塵燃燒事件,當時雜沓混淆的訊息擾動著社會,甚至有些錯誤的資訊記載於維基百科,成為臺灣社會公共記憶中的謊言真實。

如同這樣的搶快報導,過去也讓不少媒體吃盡苦頭,有些媒體會持保守作風做為緊急事件的處理原則,也會看到其他迂迴或稱妥協的作法,像是「不斷更新」。無論是「不斷更新」或所謂的「滾動式報導」,皆宣稱報導會隨事件演進不斷更新進度,而事實為何,在此操作中成為真實的階段性版本。

換句話說,「真實」為何,是隨著事件的進展而有所不同,縱然報導出錯,媒體也可用「勘誤」回應。但現實是,這些一開始搶快發出去的錯誤資訊,可能成為傷人的利刃,觀眾看了一開始的報導後,已在無意識間藉由這些訊息構築自己對該事件的「世界觀」了,面對錯誤訊息的認知偏差,要校正不是太容易的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