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離台北的班機中求婚!香港男同志嫁給德國男的「倫敦人妻」故事

2017-09-20 17:00

? 人氣

香港男同志嫁給德國男的「倫敦人妻」故事(BBC中文網)

香港男同志嫁給德國男的「倫敦人妻」故事(BBC中文網)

在社交媒體「臉書」上自稱「倫敦人妻先生」的Kevin(凱文)自小得悉自己的性取向後,便覺得自己走上一條荊棘之路。躲在櫃子裏,在歧視、壓抑的環境下長大,他以為自己的人生將是這樣度過,完全意料不到,他會遇上一個改變自己一輩子的德國男子 Maik(麥克),兩人在德國小鎮的一座城堡,舉行一場受到祝福而浪漫的婚禮,實現一個在香港不可能達成的願望。

Kevin 亦是臉書「倫敦人妻先生」專頁的版主,此前他從未接受訪問,今次接受BBC中文訪問,是首度披露他的「愛情故事」和公開他們的婚照。Kevin 坦言,原本計劃婚後在香港居住,但因為香港政局、雨傘運動令他對香港前途失望,令他覺得離開是唯一的出路,目前與丈夫定居倫敦。

沒有鑽戒、鮮花的求婚

Kevin 與 Maik 五年前於網上認識,Kevin 剛開始看到 Maik 的照片時,覺得他並不帥,並沒有打算與他見面,成為了網友半年,才相約見面,但見面後才發現「真人比照片好看」,此後便每逢星期六見面。他們每次的活動,都是駕車四出尋找有特色的香港茶樓「飲茶、吃點心」。

「我和父母也沒有經常去飲茶,但我和他一年之間,好像已超越我之前廿多年與父母飲茶的次數。」 Kevin 笑說,Maik 最喜歡吃小籠包,但就接受不了內臟、鳳爪和排骨(肉排): 「因為老外都不會吃有骨頭的食物,他們的舌頭完全不能夠把肉和骨分離。」

Kevin 形容丈夫求婚的情節「十分有趣」,當時兩人在台北旅行,Maik 在整趟旅程都默默尋找機會求婚,一度提出參觀故宮花園和101大樓,但 Kevin 覺得這些地方人多沒趣而拒絶,當時他並不知道 Maik 計劃求婚。最後 Maik 找不到機會在台北求婚,最終的求婚地點竟然是在飛機的機艙中。

兩人坐在飛機的商務客位,沒有鑽戒、沒有鮮花下,Maik 認真地握著他的手,在昏暗的機艙中向他求婚。「求婚過程很簡單,只是我們兩個人,這是我喜歡的求婚方法,我不喜歡有一班人,幹嗎,又不是啦啦隊。」Kevin 說。

30歲的Kevin 形容41歲的 Maik 是一個「有德國人的浪漫」的人,甜言蜜語不多,十分務實,細心照顧及打理日常生活的細節。「你替我把清潔地板、洗碗、折衣服,我寧願他這樣做,也好過送我一束鮮花。」Kevin 承認自己是被丈夫寵壞,所有家務都是由 Maik 去做,Kevin 解釋這是因為「德國人對家居清潔的要求較高」。

雙方在語言、文化上都有著不同的衝突,Kevin 不會德語、Maik 不會中文,兩人主要用英文溝通。「所以我們吵架多是不出聲的,反而可以冷靜過後大家平心靜氣溝通。」他透露雙方另一有分歧的地方,是對金錢的態度,他個人比較會管財政,但丈夫則比較愛亂花錢,偶爾也會為此吵架。

他強調,現在和 Maik 相處之道是有很多身體接觸:「經常親一親、抱一抱,這些肢體語言的溝通很重要,我覺得中國人的婚姻很有距離感,相敬如賓下像室友多於伴侶。」

「迪士尼般的婚禮」

求婚後半年,他們便前往德國結婚。德國自2001年起給予同志伴侶民事結合權利,今年6月,德國聯邦議會正式通過同性婚姻法,讓同性婚姻和異性婚姻享有同等權利和福利。

Kevin 及 Maik 結婚的方式,是以民事結合方式進行。Kevin 說和一般人結婚沒有差別,程序是先向市政廳登記,提交所需資料,並擇日宣誓。Kevin 形容自己的婚禮「很誇張」,兩人是在德國西北部 Maik 的家鄉奧斯納布呂克市結婚,Kevin 說在這個人口不足一萬人的小鎮上結婚,新人們都會在當地報章刊登告示。

兩人早上坐著老爺古董車,領著車隊在市內巡遊,沿途不斷按喇叭,並與途人揮手,猶如「迪士尼花車巡遊」。婚禮在一座城堡中舉行,約一百人包括市長、親朋好友和鄰居到場見證,Kevin 的母親和兩個朋友也專程從香港飛來德國祝賀。

雖然婚禮以西式進行,但也加入中國原素,安排了一個向雙方家長「敬茶」環節,接受長輩的祝福。眾人一邊吃著以當地食材製作的傳統德國菜、又有同志樂師演奏下,觥籌交錯、載歌載舞下,度過了一個最難忘的晚上,正式結為「夫夫」。兩人自此互稱「丈夫」,Kevin 偶爾也會自稱「嫁出去的人妻」。「小時候,我絶對沒有想像過有這一幕,因為同志結婚在香港是近乎不可行。」他說。

Anti Gay protesters are seen at Victoria Park ahead the Gay Pride Parade in Hong Kong on November 8 2014. The atmosphere was jovial as nearly two thousand people, some wrapped in rainbow-coloured flags and some dressed in drag took to the streets in Hong Kong's Gay Pride parade
在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組織」及「宗教團體」反對同性戀。(BBC中文網)

出櫃的難處

Kevin 是家中的獨子,和不少同志一樣,自小為自己的性向感到煩惱。他回憶說,中學時得悉自己性取向後覺得很孤單。他歸究香港的電視劇集醜化同志,把同志塑造成奇怪、女性化、變態的形像,令他當時覺得同志「很恐怖」。

在男校中,他用「完美的演技」掩飾自己,試過與同班同學拍拖時,遭恐同同學扔東西,經歷並不愉快。直至宣佈結婚,他才正式向母親出櫃,告知其「沒有新娘的婚訊」時,母親一度哭起來。

「當時,我媽對我說覺得我很苦,對,是用『苦』這個字,她自責地問為何不早一點知道我是同志,那麼我就不用演繹另一個人生……但其實沒所謂了,她接受對我來說是很幸福的了,以前辛苦,但都過去了。」

母親接納,父親卻是遺憾。由於 Kevin 的父親有心臟病,擔心病情受影響,所以 Kevin 一直是以赴英倫工作為借口,從來沒有告知真相,父親對自己的兒子結婚一事,是毫不知情。「有些時候真相未必是令到對方開心的一個解決方法,所以與其我自己難過還是他難過,那倒不如我自己難過。」

傳宗接代怎麼辦?

Kevin 和 Maik 結婚兩年多,移居英國後,Kevin 從事市場營銷工作,Maik 就創業經營網站。Kevin 透露,他和丈夫計劃十年後以代母生育小孩,不過他說,目前全球合法尋找代母的地方甚少,而且牽涉許多問題和價錢昂貴。他舉例說,如果在美國尋找代母,估計要花十萬英鎊才能聘用代母,法律上未必能夠順利入籍德國或香港。

他留意到目前有技術可以讓嬰兒有三個人的基因DNA,他希望技術發展成熟後,可以誕下一個有他和 Maik 血脈的小孩。這技術原意是為了避免孩子有遺傳病, 實行時已引起很大爭議 ,仍需一段時間才能普及。

Pride
Kevin 在倫敦同志遊行時,偶爾會替香港媒體作現場報導。(BBC中文網)

香港戀愛的「物質化」

儘管台灣將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方 ,Kevin 認為華人社會,明顯不及歐洲的開放、多元,大部分父母對同志態度是「別人兒女可以是同志,但最緊要我兒女不是同志」。

這導致香港同志談戀愛也很忌諱。「大家一起逛街,不會走得很近或是牽手,香港始終不接受同志,行為表現是比較有距離,來到歐洲,大部分人也很接受,不會投下奇怪的目光。」

談到華人與外國人的同志圈的分別,Kevin 也別有一番體會,他認為「外貌協會」(意旨擇偶時只看外表)的問題比外國嚴重,又指香港人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發展興趣和培養內涵,剩下金錢和外表,使感情變得十分「物質化」。

「在香港,談戀愛就是要在昂貴的餐廳吃飯、不斷收禮物和營造浪漫,然後拍照放到網上炫耀,拍拖猶如一場給別人看的表演,這很辛苦吧!」他說,與外國人拍拖比較低調輕鬆,在草地上野餐便過一天,但香港因為土地問題,要尋找到一個比較沒有那麼擠擁的地方,也十分困難。

「不論是否同志與否,只要有樓房,在求偶就會成為優勢。」他慨嘆說,同志擇偶時也希望,即使城市中沒有一個地方容納他們,也能「躲在家中一起煮飯」。

土地問題也是同志出櫃的障礙。Kevin 說,香港大部分年輕人,都沒有足夠金錢自住,「一間細小的劏房也月租數千元」,因此要和家人同住,部分人因為害怕被家人趕出家門,「在寄人籬下的情況下只有忍」。「我很幸運,真的很幸運。」生於中產家庭的Kevin 說。

Protesters clash with riot police on September 28, 2014 in Hong Kong
Kevin 說,他十分投入2014年的雨傘運動,每天下班也會到佔領區幫忙派發物資。(BBC中文網)

「雨傘運動後,我失望地移民」

Kevin 和 Maik 本來在香港各有相當不錯的職業,坦言「並不憂柴憂米」。Kevin 當時在一間拍賣行從事市場營銷,Maik 則是銀行高層。兩人本來並沒有打算結婚後移居歐洲。

「但經過雨傘運動後,我對這個城市太失望,那我就對丈夫說,不如離開這兒,那時候有一種難民的感覺。」他形容自己在雨傘運動「走到很前」,在學生衝入政府總部前地「公民廣場」時,他是第一批現身聲援的人,並在大埔買了多箱水和手推車,協助學生。

「那時候我覺得香港有救了,因為年輕人們都很努力。」之後他親歷催淚彈的一幕,並展開長達兩個多月的佔領運動。那時候他每天下班,便立刻到金鐘幫忙分發物資。他回憶說,當時他的老闆並不支持雨傘運動,老闆開宗明義地對員工說,會解僱支持雨傘運動的員工。「那時候我便對老闆說,我不幹了。」結果,他辭工了。

A pro-democracy protester (C) is arrested after police cleared a major pro-democracy protest camp next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fices in the Admiralty district in Hong Kong on 11 December 2014.
香港雨傘運動的結局,讓Kevin忍痛遠走他鄉(BBC中文網)

後來他看著運動朝向「失敗」的方向告終,清場當天,他身在外國,在新聞得悉示威者沒有作很大反抗地任由警方拘捕,「生氣得把電話扔掉」。「當初我們覺得普通遊行示威都不可行才佔據道路,為甚麼會輕易放棄?」傘運後社會走向兩極化,他說,示威者想不到如何再把行動升級,香港政府依然「完全不理會市民的聲音」,這個城市已經「沒希望」。

香港高院早前就「衝擊公民廣場」案, 把三名學生領袖黃之鋒、羅冠聰和周永康改判監禁 。而佔中發起人之一、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等9人亦因佔領運動被控公眾妨擾罪等。他意識到:「如果你真的想要自由、為下一代著想,想要有一個美好的生活,真的要離開香港,出盡全力,向外面走為目標。」傘運後,他們正式結婚,並移居英國。

「移民,仍然是港人」

他說,身邊很多人嚷著要移民,他化身移民顧問,向他們講解在歐洲的生活。根據香港保安局資料,香港人移民的數字近年有上升趨勢,2016年約有7600人移民,比2015年增加8.6%,不過美國、加拿大及澳洲佔多數。

雖然移居英國,他不時留意香港的時事,並在社交媒體分享他對香港的看法和見解。他在臉書設立了一個「 倫敦人妻先生手記 」專頁,以香港的視覺,去觀望歐洲的世界。目前專頁已有一萬多人讚好。不少人都誤會了這個專頁是由女性撰寫,但事實上,背後是這位嫁到德國的男同志。

他形容自己是以「愛之心、責之切」的態度,希望一點點地為香港帶來一點正面的改變。「就算多不喜歡香港的政治環境,我依然留戀香港的人與事,這份對香港的情懷,是很難去割捨的。」「因為我是香港人。」他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