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旗山、美濃小鎮看觀光文創產業的華而不實

2017-09-17 06:10

? 人氣

作者指出,從旗山老街、到美濃老街就可以看出一條棋盤式的文化老街,這些古蹟硬生生的被融入在商業模式的經濟洪流之中,漸漸淡去原來的味道。圖為高雄旗山老街旁的大溝頂太平商場。(資料照,楊伯祿攝

作者指出,從旗山老街、到美濃老街就可以看出一條棋盤式的文化老街,這些古蹟硬生生的被融入在商業模式的經濟洪流之中,漸漸淡去原來的味道。圖為高雄旗山老街旁的大溝頂太平商場。(資料照,楊伯祿攝

最近東北亞很熱鬧,北韓發射核氫彈,南韓佈署飛彈制止,北韓又發射飛彈超越日本領空。美國航空母艦在太平洋西岸徘徊,整個東北亞軍事國情都緊張,台灣還在為文言文和白話文要不要擺入課綱之爭。台灣就在媒體一直糾結在自我設定的國際觀裡慢慢退化,這樣錯誤的思維一直殘害著台灣社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在不談教育也不談東北亞局勢,我來談談台灣社會的觀光文化產業,很多人都在媒體叫囂說陸客不來,觀光業下滑,是這樣嗎?觀光產業不是興建飯店、旅館、酒店,還有名產店就是所謂的觀光產業。更不是買幾張明信片、拍幾張照片、上網打卡,就是觀光。觀光文化產業也不是在吃吃喝喝、買買名產就叫作觀光產業。

台灣推行已久的文創產業是一個失敗又膚淺的觀光文化產業。所謂的觀光文化,這條文化之路是要傳遞文化資訊與文化素養的生活,然而我所遇見的文創產業只是淺而不足的文化創意,幾乎沒有文化素養,文化素養足夠的社會,每個人對於一個街頭藝術品是絕對的尊重與愛護,但,台灣社會的觀光文化被包裝在金錢遊戲之中,導致一整個文化產業變質,用金錢堆砌,用經濟掩蓋,虛而華麗、實而貧乏的文化作為。

從旗山老街、到美濃老街就可以看出一條棋盤式的文化老街,這些古蹟硬生生的被融入在商業模式的經濟洪流之中,漸漸淡去原來的味道,提升經濟,開發商業,不是讓古蹟文物成為商業經濟的犧牲品,斷垣殘壁的老屋需要修復,重現古屋的原貌,不是在另起重造一個完全失去原貌無歷史尋根的古屋,所謂文化創新是修復創新,並不是用自己的思維去創造一個與歷史脈絡毫不相干的古蹟。一個沒有實質在地的歷史脈絡文化古蹟,談文化觀光產業,等於古蹟送進商業經濟的焚化爐,被經濟的錢燒一燒就沒有了。

想要了解文化古蹟和觀光產業的連貫性,必須深入更多的人力去探究,發動更多情感去追尋,一個沒有情感的人,一個對萬事萬物沒有情感的人對古蹟會有情感嗎?既然對古蹟沒有情感,發展文化觀光產業會有情感嗎?沒有情感的人去推動文化產業,如何打動人心?那就是,金錢。台灣用金錢去發展觀光文化產業,實則對台灣文化古蹟是一種傷害,同時也傷害了在地人純樸的那個心。我看見美濃人心中得失望、落寞、無奈。

林百貨中正路(末廣町通)南側已無復當年的統一整齊的店面外觀了。。(圖/魚夫提供)
作者認為,台灣用金錢去發展觀光文化產業,實則對台灣文化古蹟是一種傷害,同時也傷害了在地人純樸的那個心。圖為台南林百貨。(資料照,魚夫提供)

經濟發展要對在地生活的發展有幫助才是真經濟發展,在地人沒有實質的受益衝其量,台灣的文創產業只不過是一場對在地人財來財去,人來人去的海市蜃樓之夢而已。當文創產業大夢初醒時,才發現,旗山、美濃老街的古屋的牆上早已釘上商業經濟的坑洞,想填補已補不回過去的傷痕,這些傷痕一直殘留在古屋的牆上,直到歷史消失為止。

觀光文化不就是要挽留在地人才,為自己家鄉貢獻自己的力量繁榮家鄉,創造家鄉的生活,然而,事實呢?這個文創產業,不僅沒有為在地人帶來喜悅,反而在地人更想遠離家鄉,以至於文創產業發展以來外流人口相當嚴重,使得有文創的小鎮只剩下老少駐留。

觀光文創產業留不住在地人回鄉,又如何吸引更多觀光客除了拍照、打卡、吃吃喝喝,還能駐足欣賞美麗風華的古屋小鎮?試問:這樣的觀光文創產業不是虛有其表,華而不實,又像什麼?

*作者為餐飲業從業人員。目前從事文學小說創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