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德國的百萬難民後來怎麼了?敘利亞女孩露雅準備上大學 但家人只能待到2020年

2017-09-07 12:00

? 人氣

2015年,德國總理梅克爾對難民大開善門,德國至今收容超過100萬難民。(美聯社)

2015年,德國總理梅克爾對難民大開善門,德國至今收容超過100萬難民。(美聯社)

2015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已4年,大量難民湧入歐洲,德國現任總理梅克爾當時大開善門,敘利亞難民露雅與家人得以在德國重新安身立命。雖然語言隔閡與宗教信仰讓露雅一家人適應德國社會的過程充滿艱辛,但2年過去了,如今他們在德國的日子逐漸穩定下來,他們說雖然這一路困難重重,但是比起許多難民,他們很幸運,感謝真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3年,當時露雅(Ruaa Abu Rashed)才18歲,她與17歲的弟弟穆罕默德(Mohammed)、母親努塞芭(Nusayba)一起逃到德國。露雅說他們三人起初很不習慣歐洲的寒冷氣候,也吃不慣德國的食物,加上感到孤單無聊,她到德國沒多久就瘦了6公斤。

2015年,梅克爾(Angela Merkel)敞開國門接收難民,2年間接收的難民逾100萬人,露雅的爸爸烏瑪(Umar)、哥哥哈珊(Hatham)、姐姐圖凱(Tukay)、妹妹嘉娜(Ghena)與莎娜(Sana)也在這段期間來到德國,一家8口在西北部下薩克森邦(Niedersachsen)的呂納堡(Lüneburg)落地生根,住在一間3房公寓。

55歲的烏瑪(Umar)原本在距離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Damascus)18英里的地方有座農場,但由於農場鄰近機場,後來被畫入軍事區,他被迫放棄這座農場。如今他在德國協助85歲的年邁鄰居瑪舒曼(Manfred Maschmann)管理維護一小塊田地,雖然瑪舒曼起初對梅克爾的難民政策持懷疑態度,烏瑪也完全不會說德語,但是兩人同樣熱愛共同照顧的蜜蜂,最後結為好友。烏瑪說雖然德國蜜蜂生產的油菜花蜜「不像敘利亞的尤加利花蜜一樣濃郁」,但也十分美味;烏瑪說自己還是深深想念故鄉農場的500棵橄欖樹、40頭母牛、滿是鯉魚的那座湖泊。

努塞芭的德語比丈夫烏瑪來得好,她也仍在努力適應一家人在德國的新生活,大多數的精力花在打理公寓、烹調食物、協助15歲的莎娜習慣學校生活。露雅說:「媽媽的腦子充滿了擔憂,容不下太多別的東西。」努塞芭的父母分別是96歲與86歲,目前仍住在大馬士革,她經常掛念著他們,雙方主要的聯繫管道是手機即時通訊軟體「WhatsApp」。

露雅與母親努塞芭

「敘利亞人23歲之前早已成家,這個年紀的德國人還在讀書」

29歲的哈珊已經娶妻生子,剛進入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當學徒不久;26歲的圖凱正懷著第二胎,21歲的穆罕默德為一位牙科技術員工作,他說自己到德國之後,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踢足球與健身,他坦言很難適應德國生活,因為敘利亞與德國的年輕人完全不同:「德國的年輕人喝酒,敘利亞的年輕人在23歲之前就成家安定是很正常的事,但這個年紀的德國年輕人讀書是比較正常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