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德國12年的說話術!經濟學人教你8招成為梅克爾

2017-09-04 17:42

? 人氣

德國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德國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德國將於24日舉行國會大選,德國總理梅克爾3日晚間與對手進行唯一一場電視辯論,《經濟學人》針對梅克爾的發言做了一次「修辭學暨雄辯術研究」,一窺她統治德國12年的必備絕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3日辯論中,梅克爾(Angela Merkel) 面對社會民主黨(SPD)候選人舒爾茨(Martin Schulz),她表現出一貫的冷靜、柔和,幾乎像是快睡著般放鬆,彷彿抽離現場一切紛擾。但除了身體語言,梅克爾的政治修辭才是真正值得挖掘的武器,她面對敏感甚至分裂性議題時,總是持開放態度,並且懂得否認對手帶有攻擊性的批判。她的政治發言總是處於灰色地帶,介於適當回應和堅持立場之間。

德國大選:現任總理梅克爾與主要對手舒爾茨辯論(AP)
德國大選:現任總理梅克爾與主要對手舒爾茨辯論(AP)

言語之於梅克爾這個人,就像是蓋在家具上的一條厚毯子,人們只看得出毯子下的隱約輪廓,無從辨認毯子下的物品。《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s)3日也特別分析梅克爾的辯論修辭技巧,讓外界一窺她收藏的「政治修辭百寶箱」。

暗示性同位結構(suggestive apposition):

暗示性同位結構是指在一句或一段話裡,接連提到兩個重點,暗示(但不會明說)它們直接相關聯。

以梅克爾5月在德南大城慕尼黑造勢的演說為例,梅克爾當時說到:「我們可以完全倚賴他人的時代可以說已經結束了,過去幾天來,我好幾次體會到這一點,因此我只能這麼說:我們歐洲人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當然還會與美國、與英國保持友誼……」

這段談話是在北約和七國集團(G7)峰會之後,這場峰會凸顯出美國與歐洲在多項議題上陷入分歧,梅克爾明顯打算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拉開距離,但她連最輕微的批判辭彙都沒有,僅把「自己掌握命運」、「同時和美國保持友誼」並列,切割功力爐火純青。「只能這麼說…」更是委婉否定了其他選項的可能性,梅克爾以此凸顯德國面對川普的無奈。

川普與梅克爾陷入口水戰,美德關係似乎將走下坡。(美聯社)
川普與梅克爾陷入口水戰,美德關係似乎將走下坡。(美聯社)

模糊不清的代名詞(Vaporous pronouns):

梅克爾善於使用模糊的代名詞,頻繁以「我們」、「一體」等作為主詞,受詞則用「它」、「這個」、「那樣」等詞代稱。

某次對民眾提及難民危機時,梅克爾曾近乎懇求說:「我們能夠達成它的。」旁人不知道的是,「我們」是指聯邦政府、總理府、還是德國人民全體?她所說的達成,是指政府能做到,還是要求人民也捲起袖子加入?而所謂的「它」又是指什麼樣的目標?

報導顯示,碰到爭議性話題時,梅克爾特別喜歡使用這種曖昧語言,過去德國為了希臘紓困方案爭執不休時,梅克爾也曾說:「沒有人會拋下另一個人。」(“one also leaves no-one behind”)這裡的「one」也是同樣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