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思書齋】討厭香菜、就愛臭豆腐 一生幾乎不變的口味偏好如何養成?

2017-07-23 10:52

? 人氣

思書齋:食物如何改變人:從第一口餵養,到商業化浪潮下的全球味覺革命(First Bite: How We Learn to Eat)(翻攝Amazon)

思書齋:食物如何改變人:從第一口餵養,到商業化浪潮下的全球味覺革命(First Bite: How We Learn to Eat)(翻攝Amazon)

有人說台灣是美食天堂,我其實不同意。跟馬來西亞比,台灣食物的多樣性不算高,我們單單華人的食物多樣性就不下台灣,因為有福建、福州、潮州、廣東丶海南、客家的菜,況且還有馬來料理、印度料理和泰國料理,更甭提各族混合的互相影響後產生的混合料理。還有,不像台灣上班族大都是就近用餐,馬來西亞人早、午和晚三餐,天天餐餐開車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就只是為了找好吃的,是日常生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70721-台灣2017美食展21日於世貿開幕,鐵道便當專區販售世界各地的鐵路便當,台鐵也於現場販售普悠瑪造型飯盒。(顏麟宇攝)
台鐵普悠瑪造型飯盒。(顏麟宇攝)

剛到台灣唸書,最不習慣的文化衝擊之一就是食物,這也是大多數大馬遊子的共同感受。我和大學同學天南地北啥都能聊,可是一旦他們談得台灣小吃,我都會困惑地表示完全無法理解。大部分台灣朋友,不管我怎麼批評台灣的現狀,他們也都會一起罵,而且幹譙得更兇。然而談到食物,如果有所批評,朋友就面有難色,有些甚至直接表達不快。一直到到美國唸書,我才發覺台灣食物還不錯,因為和美國的食物相比,台灣食物還是美味太多了XD

我們小時候養成的口味,幾乎是跟著一輩子的。即使不少台灣朋友也認同馬來西亞美食很讚,但那還是異國料理,和充滿成長回憶的家鄉菜相比,還是少了一些內涵和感情。即使我覺得美國食物不怎麼樣,那卻也都是美國人國族認同和回憶的象徵。食物,從來就不只是裹肚用的。

即使是同一國家和民族,個人的口味差異也甚大,連同一個家庭的都是。我超愛吃香菜,我爸媽和弟弟也吃香菜,可是我妹卻超恨香菜,雖然說痛恨香菜的人不少,但是出自同一個家庭,那就難以解釋了。不僅如此,我們全家幾乎都不吃鳳爪,那卻是我妹最愛;全家也只有我喝牛奶,我弟妹不是不喝就是喝了必脹氣拉肚子。 

很多人討厭的香菜,其實能幫你解決工作焦慮啊!
很多人討厭的香菜。 

因為自己很愛吃某類食物,就難以理解為何有人討厭吃,像是蕈菇類,有些朋友吃了會很想死,我卻超愛,這不算奇怪,我還有朋友吃到葡萄乾會想死的,這就令人嘖嘖稱奇。我自己是超討厭吃內臓,但這卻是很多朋友的最愛。我並不是因為口味太淡,很多連一些老法都難以接受的重口味乳酪,我卻甘之如飴。我還有日本朋友是拒吃納豆的,可是納豆也是我最愛之一,我在美國有陣子帶便當都加了納豆,結果老美沒意見,倒是日本博後終於受不了強烈暗示,我就只能不帶便當中午回家吃。 

很多國家的食物都頗辣,那小孩子又是怎麼學吃辣的?我是無辣不歡的,可是大弟到高中畢業都不敢吃辣,他說小時候偷採院子的朝天椒吃而留下陰影,但我也有過啊,可是我怎麼不怕辣呢?我什麼時候吃辣的,其實我自己也搞不清楚,因為我爸媽不特別愛吃辣,又迷信吃辣會上火,看到我拼命在食物中加辣掓就發飆,常常在餐桌上鬧得不歡而散,即使我成年後仍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貞祥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