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台灣來鴻:自製軍武之路的坎坷與辛酸

2017-07-17 19:10

? 人氣

IDF經國號戰機。(顏麟宇攝)

IDF經國號戰機。(顏麟宇攝)

曾經飽受質疑和嘲弄的台灣「經國號」戰鬥機轉眼間成軍25年,民進黨政府在上台之後也宣示開展「國機國造」、「國艦國造」等措施。台灣軍隊的規模和經費有限,不能像日本與韓國那樣在採購美國軍備之外還能大量開發自製的軍事裝備,而台灣技術發展最為成熟的各式導彈,則是事涉敏感,不太能夠公諸於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稱作IDF(本土自產戰鬥機)的經國號為例,當年雖然在台灣軍方航空發展中心(如今漢翔航空工業的前身)多年努力之下正要初試啼聲,卻因為台灣有機會購得法國生產的戰鬥機以及美國的F16,生產數量最後被打了對折。

而台灣本身的重工業基礎也不如日本與南韓,但是卻又有政府採購法限制,原本是防範弊端的法律反而導致弊端重生,台灣的雲豹裝甲車、運輸車輛在發展途中都發生這種問題。拿台灣一直想要擁有的潛艇來說,因為台灣的外交處境更無法與日韓兩國相比,這使得台灣根本無法從正規的管道取得潛艇建造技術。

潛艇一直是台灣希望能夠取得的武器,但是多次受阻

潛艇一直是台灣希望能夠取得的武器,但是多次受阻(BBC中文網)

蔡英文政府上台之後大聲宣示要加強軍事建設和自主國防,但是民進黨向來和軍方關係比較疏遠,雖然軍隊國家化已經許多年,但是不少軍人私下對以往抨擊軍人不遺餘力的民進黨的這種宣示感到「難以置信」。

而美國常年以高價出售軍備給台灣,卻又以「足夠防衛需要」為理由而設下限制令台灣無法得到先進武器裝備,雖然讓台灣的軍事專家們一直感到不滿,自嘲是向美國交「保護費」,但是卻也知道這是台灣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接下來台灣要建造下一代的軍艦,照目前公開的想像圖和性能來看,除了導彈快艇之外還有搭載先進雷達系統、俗稱的神盾艦,還有新一代的高級教練機等等,一切看似美好,但是是否真的可以提供台灣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

有句名言就是「國防不能仰賴對方的善意」,也許自製軍備是一條比較昂貴也比較耗時的道路,但是對受到種種限制的台灣而言,似乎也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