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自處?專訪王緝憲:莫忘連結國際優勢,為自己贏得更多籌碼與地位

2017-06-26 11:08

? 人氣

專訪香港大學地理系主任王緝憲。(甘岱民攝)

專訪香港大學地理系主任王緝憲。(甘岱民攝)

7月1日是香港回歸中國20周年,一國兩制的大傘下,香港的經濟、政治與社會何去何從已成為兩岸三地關注焦點,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沙龍」24日邀請香港大學地理系主任王緝憲來台,生於北京的王緝憲在香港求學、教書三十餘載,見證97回歸前後的社會轉變,他接受《風傳媒》專訪時表示,中國各大都市發展陸續超越香港之際,香港仍是世界上最國際化的都市之一,香港應繼續發揮這項優勢,帶動其他城市提升生活品質,也為香港人民贏得更多籌碼和地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研究經濟地理學30年的王緝憲,近期最關注的是中國總理李克強在2017年3月提出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城市組成,是繼美國紐約都會區、大洛杉磯地區和日本東京都市圈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港澳、深圳、珠海等城市,GDP比其他地區明顯要高。(Dr.Koo@wikipediaBYCCSA4.0)
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港澳、深圳、珠海等城市,GDP比其他地區明顯要高。(Dr.Koo@wikipediaBYCCSA4.0)

「時機已到,要逼著香港與其他城市合作」

王緝憲指出,大灣區如同「一帶一路」,並不是政治上的區域劃分,而是一種加強合作的廣泛概念,過去因為一國兩制,中國中央政府無法把香港納入,如今時機到了,某種程度上是逼著香港與其他城市合作。王緝憲認為,香港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很多誤解,肇因於雙方處於不同發展階段,他指出,1978年香港GDP等於中國的20%,如今只剩下2%,但這不表示香港已沒有東西可以分享。

王緝憲:「(深廣)很多地方GDP已經上來了,不比香港差,但事實上當你看社會細節,會發現很多地方還沒有趕上,比如小學教育、醫療、衛生要求等等,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王緝憲表示,香港已不算是發展龍頭,但可以帶頭推動符合國際化水準的產業和社會建設,「好的衛生、醫療、教育、高齡化方案等等,香港可以從『過來人』的角度起作用。」

「強化己身優勢,香港才有更多牌可打」

他進一步提到,「香港最強的優勢是international networks(國際連結),中國城市這方面還差很遠。」王緝憲又以他近年關注的跨境電子商務為例,香港的優勢在於香港國際機場可以往來的城市超過130個,而深廣的機場航班主要與中國內地頻密聯繫,如果灣區可以互通,法規更便捷,進口貨物從香港進來、陸路進廣州再轉入內地,就能各自發揮所長。

談到香港與廣東城市合作,王緝憲採實際主義,他認為近幾年香港只關注內部問題,精力都花費在與中國的關係,卻忘了香港跟國際的聯結。「香港是世界級的都市,這點優勢需要強化,強化了對誰都好,你有更多優勢才有牌打。」

王緝憲觀察中,香港泛民派對於「粵港澳大灣區」不若其他議題激烈反對,也令他有些意外:「他們可能也發現,這件事情對哪個黨派都沒有壞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