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對抗」暖化注定失敗

2017-06-19 06:45

? 人氣

全球暖化使得冰川消失,美國阿拉斯加海岸線被海水嚴重侵蝕。(圖取自美國政府責任署)

全球暖化使得冰川消失,美國阿拉斯加海岸線被海水嚴重侵蝕。(圖取自美國政府責任署)

今年的梅雨季較諸往年狂暴得多多,間雜出現冰雹、水龍捲等異常氣象(台灣罕見),以全球視野來看,位處高緯度的加拿大最近也出現龍捲風,美國各地的「高溫記錄」今年已經創下超過一萬個。科學家認為這些都是全球暖化所造成,可是美國總統川普卻宣布退出全球抗暖化的巴黎協定,引來一陣怒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支持全球抗暖化,更認為節能減碳必將成為未來的倫理觀主流。然而,「抗暖化」這個詞,基本上是「減法思考」,用減法思考卻絕無可能成功。

為什麼?因為人類認為化石能源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所以根本不會去珍惜。

人類主宰地球的第一利器是「火」,遠古人類懂得用火而得以戰勝猛獸,因為熟食而得以延長壽命(大大減少了疾病),因為冶金技術而製造出百工器具。然後,因為化石能源而有動力機械、塑膠產品,火力發電更是碳元素主宰地球的最後一擊。於是人類耽樂於碳科技打造的天堂,肆意揮霍地球資源。……直到最近10年出現各種警兆,才漸漸產生共識,人類必須協同一致,才能「對抗」暖化。然而,用了「對抗」這個詞,潛意識裡就認為暖化是一種「外來的威脅」,但其實不是。

舉一個例子。40年前我在中國時報採訪交通新聞,那時「捷運」還只停留在研究階段,我在交通部運輸計畫研究所的一份刊物上,看到一篇關於舊金山灣區捷運(BART)的報導:BART在興建之前,曾經做過灣區居民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居民都很有意願使用「快捷且不塞車」的大眾運輸工具,於是投下鉅資興建捷運系統。可是BART興建完成之後,卻生意冷清,眼看要倒閉。於是加州運輸當局又做了一次民調,結果顯示,很多人當初贊成興建捷運的理由,是「我認為我的鄰居都會去坐捷運,我就可以不塞車了」!

這個結論對加州運輸當局自有其功能,但是這裡要說的是,美國人視開車如同呼吸空氣一樣自然,也就是說,他們認為汽油跟空氣一樣,都是老天的恩賜。這種觀念到今天都沒有改,或者說,很多人改變了,但是還有很多人不願意改,而川普正是這種觀念(或為了討好這種選民)。但正因為傳統觀念如此,「省碳」就是非自然,而「暖化」於是成為外來威脅,必須去「對抗」它。

但事實上,暖化是人類濫用「碳資源」的結果,不是「外來威脅」,節能減碳必須人類自省自發,而非人類「克制」物欲可以扭轉(人類的自私心必然導向「其他人克制就好了」)。

減法思考必然造成的結果之一是,不可能所有人同時「被減」,天下事不患寡而患不均,「被減者」心不甘情不願,就破局了,比較近的例子就是希臘抒困。

作為「克制」標的,「節能」還比較做得到,可是「減碳」卻更難,最重要原因是石化產品不只燃油,還包括塑膠、化學橡膠、人造纖維、清潔劑、黏著劑、肥料等。這些原料加工製成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必需品,沒有人可以想像生活中沒有這些東西(例如球鞋、輪胎、雨具、衣服、皮包)。

那麼,什麼是「加法思考」?

那得靠科技了,必須有替代燃油的能源,還要有替代塑膠的材料,那時候才會真正成功。然而在此之前,節能減碳仍然是最重要推動的事情,只是在推動時,不能還是「對抗暖化」的觀念,必須是「我不為惡」(不濫用資源)的思考,也就是人類社會要出現新的倫理學說,以之建立新秩序。

*作者為專欄作家。更多好文請看〈公孫策說不測風雲〉臉書紛絲專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