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憑什麼讓國軍救災陷入兩難?

2017-06-08 06:00

? 人氣

作者希望國軍統帥及高階將領們能身先士卒,對無理的言論撻伐及莫名抹黑挺身反駁,以行動支持國軍。(資料照,顏麟宇攝)

作者希望國軍統帥及高階將領們能身先士卒,對無理的言論撻伐及莫名抹黑挺身反駁,以行動支持國軍。(資料照,顏麟宇攝)

梅雨鋒面侵襲臺灣地區,對各地造成淹水災情,一如往常,國軍動員官兵齊心協助受災戶恢復家園,並持續與各地方政府保持密切聯繫,適時調整兵力與機具部署,戮力後續各項災後復原、救助等工作。觀看新聞報導,多以「國軍救災,銷假返營」、「梅雨災情慘重,國軍用行動表達愛民」及「雨裡來泥裡去,國軍續派千人救災」等標題創造討論話題,種種積極救災的報導鏡頭讓筆者深受感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細細觀察網民留言發現,雖然多數認為國軍發揮愛民如己的精神,並犧牲自身假期,全力奉獻心力投入救災任務,深值感佩,但仍有負面情緒多批評國軍在救災任務上,主、從角色混淆,認為國軍應戮力戰訓本務,不應以救災為主要任務。

20170603-國軍六軍團關渡指揮部於六二暴雨肆虐後,3日投入近50名官兵協助萬里區清淤。(顏麟宇攝)
圖為國軍六軍團關渡指揮部於六二暴雨肆虐後,3日投入近50名官兵協助萬里區清淤。(資料照,顏麟宇攝)

對此,筆者嘗試分析此現象,自從救災列入國軍中心任務後,秉持著「救災視同作戰」,救災任務如同戰備演訓任務一般盡心盡力,態度積極;但同時亦帶著些許無奈的心情,擔心救災不利,恐受到民眾的批評,如此已出現反客為主的現象。理性來看,國軍在救災任務上,應為協助地方政府的輔助角色,然今主、從定位混淆,本應戮力戰訓本務,然卻本末倒置淪為救災之免費公差?!恐將衝擊國軍原本的戰備任務遂行與整備;更甚於,國軍過於積極,是否可能造成災害防救主辦單位及各級政府的怠惰,認為只要有國軍出動就可以?

再者,自八八風災以來,許多救災經費由國防部自行援引「相關經費」吸收,或有與訓練相關任務直接由國防部以平時訓練經費支應。以致發生國軍被視為低廉資源,任意使用;而國防部幾乎全數吸收災害支出等問題,恐造成「反正用的不是我的錢」更造成資源浪費情事。反過來說,相較於地方、警消人物力資源,用國軍救災是否是一高成本之救急方案?

但從情感上來說,國軍有保家衛國的責任,看到民眾遭受災害威脅,自然想積極救災,再加上國家軍隊將「非戰爭軍事行動」納為任務是時代趨勢;從早期「九二一」大地震起舉凡震災、風災、氣爆等,政府救災工作,軍方快速動員及其工作態度,遠超過行政體系,且國軍官兵在第一時間參與搶險救災的努力付出,更受國人的肯定與讚揚,社會輿論也殷切期盼國軍能夠擔負起更多的災害防救任務。

筆者認為,讓國軍部隊面對這兩難之窘境是不公平的,當前我國社會瀰漫「有事國軍幹,沒事幹國軍」的輿論氣氛下,國軍依然堅守崗位,除了戮力戰訓本務,更積極投入社會公益及災害防救,而筆者身邊的軍人朋友們,更認為國軍執行災後復原工作實屬應該,只因那是他們心愛的國、家,盡力守護是他們當仁不讓的職責。

20170603-六軍團關渡指揮部派50名官兵支援。國軍清除地上泥巴。 六二暴雨(顏麟宇攝)
當前我國社會瀰漫「有事國軍幹,沒事幹國軍」的輿論氣氛下,國軍依然堅守崗位,除了戮力戰訓本務,更積極投入社會公益及災害防救。(資料照,顏麟宇攝)

文末,筆者肯定國防部結合救災時機,適時推出救災紀實影片,忠實記錄國軍不辭勞苦,犧牲假期及陪伴親人的時間,戮力完成救災任務,不僅能激勵內部士氣,更有助國人深入瞭解軍人角色及其工作型態,增強民眾對軍人的同理與支持;也希望國軍統帥及高階將領們能身先士卒,對無理的言論撻伐及莫名抹黑挺身反駁,以行動支持國軍;同時,亦期盼社會大眾,站在理性的角度多思考國軍肩負的職責與救災任務上的付出是否得到應有且實質上的支持與肯定。

*作者為心理系研究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