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仰賴進口到百分百在地製造 德國離岸風電產業走了10年

2017-05-31 08:30

? 人氣

德國的離岸風電市場已趨於成熟,wpd董事總經理歐貝合信憶及建造諾得根風場時,在德國境內就能找到電纜、基樁、塔架及機艙供應商,「安裝工作只花了3天就搞定」。(顏麟宇攝)

德國的離岸風電市場已趨於成熟,wpd董事總經理歐貝合信憶及建造諾得根風場時,在德國境內就能找到電纜、基樁、塔架及機艙供應商,「安裝工作只花了3天就搞定」。(顏麟宇攝)

即使是工業大國,德國也花了10年,才培養出第一個百分之百本土供應的風場。10 年來產業磨的不止是技術,更是無縫的合作默契。

尹俞歡/德國報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小船緩緩駛出港口,駛向位在德國北海岸東北方的諾得根(Nordergründe)風場。相較於台灣海峽,北海的風溫度更為冷峻,伴著柴油的氣味一陣陣颳來,讓人下意識地用圍巾、外套遮住口鼻。隨著海岸線離我們越來越遠,冷風也益發強勁,即使小船馬力全開,仍在風的阻擋下被迫減速,原本只要搭船45分鐘就能看到的風機,航程也因此延長了近半個小時。

事實證明,我們造訪的這一天的確是風力的豐收日。根據德國電網公司的公開資料,3月14日全德離岸風電產出3.77GW的電力,貢獻當天整體電力生產的5%,雖然與過往紀錄相比並不突出,卻已經比台灣所有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加總還要多。

20170314-德國綠能專題,德國不萊梅Bremen,wpd風機製造商離岸風機風場。(顏麟宇攝)
德國北海岸東北方的諾得根風場是百分之百德國製造,德國花了10年時間才走到這裡。(顏麟宇攝)

而我們正逆風前往的諾得根,儘管裝置容量僅111MW、只是德國離岸風電成就集錦上的一朵小花,但風場本身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們花了10年的時間才走到這裡,」負責開發諾得根的wpd董事總經理歐貝合信(Achim Berge Olsen),為這座百分之百德國製造的風場下了註解。

產業鏈完整 風場安裝3天就搞定

10年,指的是德國的離岸風電市場從示範計畫到成熟所花的時間。當年德國在建造首座示範風場alpha ventus時,所有零件、工作船都必須從國外進口,運到風場得花3天時間。隨著風場裝置容量大增,市場規模也變大,如今wpd在建造諾得根時,只要在德國境內就能找到電纜、基樁、塔架及機艙供應商;相關零件生產後直接透過布萊梅哈芬港送往風場安裝,航程也只需要2小時。「算進各種可能造成工程延誤的狀況,最後我們的安裝工作只花了3天就搞定,」歐貝合信說。

20170314-德國綠能專題,德國不萊梅Bremen,wpd風機製造商Achim Berge Olsem專訪。(顏麟宇攝)
負責開發諾得根的wpd因為公司小、包袱少,反而更能彈性平衡各方利益。圖為該公司董事總經理歐貝合信。(顏麟宇攝)

公司小、包袱少 開發風場阻力小

搶先開發第一個完全使用在地生產零件及本土船隊的風場,wpd靠的不是盲目的愛國主義,而是夠「小」。相較於市面上的離岸風電開發商如丹能風力(Dong Energy)、瑞典商Vattenfall及德商E.ON等具國營企業色彩、以核能、火力發電起家,wpd不僅沒有公開上市,更未曾涉足任何再生能源以外的事業。但正因為公司小、包袱少,反而更能彈性平衡各方利益。

歐貝合信舉例,wpd在法國北部的風場,就在著名觀光風景區、埃特雷塔斷崖(Etretat)外海。開發風場時,當地市長與居民擔心風機會破壞由斷崖向外眺遠的景觀,要求wpd移動風場。後來wpd也從善如流地與市政府合作、調整風機位置,最終風場蓋好了,造訪斷崖的觀光客也仍能拍出如明信片上承諾的那番海景。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