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如果事情好解決 也不會輪到小英做了

2017-05-17 18:00

? 人氣

有蔡英文的支持者認為她遲未實現選前的承諾,但政府極高層表示,小英解決問題有她的節奏。(柯承惠攝)

有蔡英文的支持者認為她遲未實現選前的承諾,但政府極高層表示,小英解決問題有她的節奏。(柯承惠攝)

蔡政府執政滿周年,過去這一年裡,政府執政團隊就像搭了一趟雲霄飛車,在眾聲喧譁中度過了第一年。為什麼一位擁有中央執政權外加國會多數的總統,仍然無法符合人民的期待?民調直直落。蔡英文似乎從內政到外交,經濟到兩岸都在「管」,但為什麼重要議題都不見她做出明確決斷?執政一年來,蔡英文最想吐的苦水是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新聞》力邀一位現今在政府任職的極高層,現身說法。透過他近身與總統蔡英文共事,以及實際參與政府重要決策,從他的角度,一一回應各方對蔡政府的諸多質疑。藉此,外界或可一窺蔡政府的決策思維與所遇困境。以下是其口述內容摘要:

疑問一:為什麼小英要開那麼多戰場?
因為執政宴席要菜色豐富,也要顧及營養均衡

眾聲喧譁,是這個時代的最大特色,也是現代政府最大的挑戰。但是當外界質疑蔡政府開了太多戰場時,背後隱而未宣的另一層意涵是:你沒有開到我要的戰場,或認為已經開的戰場不那麼優先。每個人都覺得自己關心的議題最重要,是改變或拯救台灣的關鍵,應該優先被付諸實現,這是人性。

從選民的角度,政治人物就是「載具」,做不到,就罵你;但現實的狀況是,蔡英文承載幾百萬張選票的期待,這當中代表各式各樣的選民,對事情的看法也迥異。當把所有人的期待都放在一起看時,彼此之間也有很多衝突。

例如,光是綠色選民對同婚議題就有截然不同的主張;民進黨很多勞工及中小企業主支持者,他們對《勞基法》修正的期待也不同。更何況總統要領導整個國家,不是只有自己的支持者。

當家,就像準備一道宴席,每個人口味各有偏好,大廚心中設定的順序必有其邏輯。除了要關照整體享受食物的過程,也得替每個人的營養均衡設想,與此同時,更得盤點冰箱庫存、廚房人力,以及評估菜色製作的難易度,有些大菜烹煮過程複雜,就得先做,卻最後才能端上,這些都必須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下完成。

疑問二:為何總統不做決定,而是讓人民「廝殺」?
處理方式、節奏、方向跟目標都是總統的決定

有人質疑,總統為何不自己做決定,就像年金改革,為何要召開那麼多次會議,任由不同立場者相互「廝殺」?

總統當然有在做決定!處理的方式、節奏,跟最後的方向及目標,那就是她的決定,儘管過程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

年金改革會引發社會這麼大的衝突,不是因為改革太慢,而是這個議題本身的利益衝突就很大。如果不是蔡英文決心要做,衝突也不會完整爆發。

試想,你要把人家一輩子確信的退休金,突然抽走一部分,會不會有衝突?要抽走多少才合情合理?這當中有太多政黨立場、世代、職業別的衝突。

一位總統在第一任期挑戰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她做出了政治選擇。走到現在,大家應該也確信她有決心做這件事。我必須說,這絕對是歷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我們原先心中有個期程,估算花一年內左右完成,我們有照期程在走,過程中也花了許多工夫協調各方。一件累積了幾十年的議題,花一些時間去消化衝突,讓能量去釋放,在過程中,從中找出一個適切的方案。這應該是值得,也是必要的過程。

蔡英文(中)身上承載著全民的期待,不是只有自己的支持者。(總統府提供)
蔡英文(中)身上承載著全民的期待,不是只有自己的支持者。(總統府提供)

疑問三:對的事情,為何不快刀斬亂麻?
速戰,不一定會速決。不是把你的敵人輾過去

大家憋太久了,所以很急,這可以理解,但憋得久也表示問題累積了很久,處理起來不容易。我們心裡誰不希望快?但大家想想看,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快、狠、準地做完,這方法真的存在嗎?

有人也曾經當面問過蔡總統,既然設定要做的議題,為什麼不能速戰速決?她當時的回答是:「速戰,不一定會速決。」

外界在批評時,存在一個矛盾:如果我認為這是絕對「對」的事情,我會希望你不顧一切,甚至鴨霸一點,往前衝過去,而且愈快愈好,幹嘛要猶豫;但如果這件事是我反對的,我就開始跟你講程序、要求公開透明、公民參與……。

當年我們在對抗國民黨,都覺得國民黨一意孤行。如果今天擁有中央政權加國會多數,就可以每件事都快刀斬亂麻的話,那國民黨也不會這麼快就又輸掉政權。

再回頭看阿扁執政初期,他也曾經努力在藍綠之間找到和諧點,所有的領導人都會認為自己有責任去化解社會的對立及衝撞,不僅要讓反對者接受你的方向,也要讓支持者接受你的節奏,這些都需要花工夫去做調和,不是把你的敵人輾過去,總統還是得回到國家治理者的角色。

疑問四:小英是不是管太多,林全變小媳婦?
不去瞭解各部會,便很難說自己有真正在治理這個國家

台灣的雙首長制是很詭異的設計,有人認為,總統應該只管兩岸、國防等國家大政方針,或者只要講出大原則就好。

但我必須誠實地說,大家對總統的角色不需要再有迷思,政策就是領導。當前台灣所面臨的重大議題,幾乎都是跨部會甚至是跨院,現在的閣揆、政委、部長有層層分工,內閣裡的每一位政委,也都是政策型的。但如果政府中唯一有選票基礎的總統,不去掌握政策方向是否走偏,不去瞭解各部會所碰到的困難及限制,找出癥結點並做出政治決斷,便很難說自己有真正在治理這個國家。

總統的行程雖然很滿,假日有時候也會沉澱一下,但她沉澱的時候,顯然都是自己在做很多資料的消化或思考,因為每次給她一個假日之後,回來上班時,她會寫下很多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討論。

總統其實花很多時間跟不同的人接觸,努力保持自己不偏聽,這是她非常堅持且在意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沒有組成一個清一色的司改會議,而是讓不同聲音都納進來。過程中付出的代價固然是大家會吵吵鬧鬧,意見南轅北轍,但是透過這樣的過程所精煉出來的議題,基本上會有較強的共識,等案子再送到立法院審查的時候,阻力會小很多。至於有些阻力非常大的議題,就要抓大放小。

疑問五:總統有苦水想吐嗎?
有苦也不能講出來。如果事情這麼好解決,也不會輪到她來做

嗯~執政最苦的,大概是就算有苦,也不能講出來;甘苦大家共享啦,不用特別講什麼……小英早有體認,當總統是件苦差事,她自己也知道,如果事情這麼好解決,也不會輪到她來做。

就像二○○八年她接下民進黨主席的工作,內外交迫,一開始被黨內批評不像主席,抱怨她做事不夠衝、上街頭也不會、演講還有氣無力;還有人批評她沒有跟民主前輩一樣犧牲過、穿裙子的不適合當領導人……挑剔一大堆。但是當民進黨碰到真正的戰役時,她一仗一仗打,漸漸把民進黨拉起來。

某個角度看,小英比較像是內科醫生,她不是一開始就給你動大刀,而是採取慢慢調理體質的方式。

畢竟一個社會久病以後,想要痊癒,靠的不會是仙丹或特效藥,或期待三~五個月就能治好。

小英自己急歸急,但她心裡要有一把尺。總統的角色不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長,比較像是大家長。公司只追求一種目標,就是營利,不必講民主多元;但國家不是,裡面有各種價值及衝突,總統必須選擇如何做會對整體最好。

不僅如此,在她決定方向、步驟,並做出具體的成果之前,她還是必須忍住,做總統就是要耐得住。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

紀淑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