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懂得玩的人就是傑出人才!寶寶1歲前,父母該重視的是發展反應,而不是速度

2017-05-26 09:20

? 人氣

想要讓寶寶成為高EQ的人,身邊的各位扮演了極重要角色。

想要讓寶寶成為高EQ的人,身邊的各位扮演了極重要角色。

各位家長,寶寶是不是已經長大很多了呢?剛出生時大腦的重量只占成人的25%,到了12個月大之後已經高達66%,還可以輕鬆用手指頭抓東西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些發育快的孩子8個月大就會走,慢一點的要到一歲十個月才能跌跌撞撞地邁步。然而時間久了,誰先誰後都不是問題。學走路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個別差異,是因為走路必須等到大腦和身體能完美連結、具備平衡感之後才能學會,而這些發展所需的時間因人而異。

重要的是反應,而非速度。

有一項針對韓國媽媽所做關於寶寶最初使用單字的調查,有30%回答在六個月大之前寶寶已經開始會說單字,而大部分則回答一歲前。

這個時間點也有男女差異,一歲的女嬰通常已經會開始使用第一個單字,但還有10%的男嬰還不會說。若你的寶寶還不會說話,也不必失望或擔心,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況且還有性別差異呢!

通常寶寶一歲會說的單字量約為10個,二十個月大時則有50個。但這是指他能表達的單字量,實際能理解的單字量其實更多

寶寶使用的單字除了單字本身的意思之外,在不同的狀況下還代表不同的意義。例如一句「媽媽」,可能指的是母親本身,也可能是肚子餓,代表「媽媽,我餓了,我要吃飯」;不在寶寶身邊時,「媽媽」指的是「媽媽來」;突然大聲叫喚「媽媽」則可能是「媽媽,我怕」、「我喜歡媽媽」等各不相同的意義。

為了正確解讀寶寶的語言,平常父母就應該敏銳觀察寶寶。

父母親的語言示範是主要影響寶寶學習、理解語言的關鍵,尤其母親又是最積極回應寶寶說話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回應寶寶、對他說話,可奠定表達溝通能力的基礎。

在現在這個時代,EQ(情緒智商,意指控制、調節情緒與感受的能力)比IQ(智商)更重要,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有效與他人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想要讓寶寶成為高EQ的人,各位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1
一歲左右的寶寶很喜歡模仿,模仿對象主要是他的依附對象!(翻攝自Youtube

用心關注寶寶的情緒發展

一歲左右的寶寶很喜歡模仿,模仿對象主要是他的依附對象,也就是母親(父親)的言行舉止,因此身為父母一言一行都必須多加留意。

12-13個月大左右,寶寶漸漸能控制自己的感受、調節和掌控自己的情緒,因此,這個階段最好能多關注寶寶的情緒發展。家長該如何幫助寶寶的情緒發展呢?

第一、打造能讓寶寶情緒穩定的環境。父母應該和寶寶建立親密且溫暖的關係、營造出全家和睦且令人安心的氣氛。

第二、幫寶寶提升情緒理解力。當寶寶出現高興、驚嚇、害怕、憤怒等情緒時,觀察這些情緒、鼓勵他以適當方式表達、認同他,並且用寶寶能理解的方式解釋給他聽。例如根據情況,對他說「為什麼生氣?」、「OO心情不好啊?」、「OO看起來很開心喔」來為他區分出不同的感受,將有助於寶寶對情緒的理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