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操觀點》求處死刑就是替天行道? 從謝依涵更一審談起

2017-04-23 06:30

? 人氣

媽媽嘴咖啡廳。(Kenming Wang@Flickr150529)

媽媽嘴咖啡廳。(Kenming Wang@Flickr150529)

2017.04.19 更新:本案歷經一、二審和更一審,都依強盜殺人等罪判謝依涵死刑,但最高法院撤銷原判,將案件發回高院。而高等法院更二審,改判謝依涵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而最高法院在2017年4月19日下午,維持更二審判決,認為謝依有教化可能,已經認錯反省,矯正可能性高,因此駁回上訴,判決無期徒刑,全案定讞。

媽媽嘴案謝依涵二審判死刑後,後續法院審理重點在於,被告謝依涵有無教化可能性與再社會化可能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查閱發回更審的最高法院主張,在教化可能性部分,「原判決關於謝依涵所犯強盜殺人之罪,有無教化可能性之合理期待部分,未以實證調查為據,即認定謝依涵強盜殺害張○萍部分『無教化可能性之問題』,殺害陳○福部分則有『中度教化可能』,逕予切割謝依涵教化可能性之有無及程度,與所引據之心理評估鑑定資料難謂相合,併有理由矛盾之違誤,其死刑之量定是否妥適即難據以斷定」。

「有鑑於該案在個人特質上的弱點(負向情緒干擾理性思考、壓抑負向感受的習慣、執著於維持形象)及人際關係上的潛在問題(互動關係表淺、專注個人需求),此生活風格將使該案容易在壓力下陷入情緒調適困難的風險,逐漸累積負向情緒的結果使其行為失控的可能性升高。」,並鑑定人指出雖然謝依涵沒有精神疾病,但其人格與情緒上的失控需要經過深度長期的心理治療,有合理期待改變的可能性。

鑑定人中央警察大學教授沈勝昂亦坦言:「其所謂的『深度』(長期的心理治療),其實是用一個比較保留的方式,如果把這整個從人格的發展及不幸事情的發生,當作是一個package的話,其認為希望可以處理到被告個人更內在的生存需求以及被告在人際關係上面的操作,但其不確定在矯治機構裡面,有沒有提供這樣的服務或醫療的操作」。

「但若在醫院,大概會從生理、精神、心理、社會功能做一個完整評估,其後再提供一個治療計畫,此種治療計畫當中,那要看做治療主要之操作人是誰,如果是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大致上會按照這個計畫去操作,但是期間如果遇到譬如說剛處理過程當事人情緒太高了,也許會有一些藥物上的處理,如果處理過程牽涉到社會功能的問題,那可能會請社工方面的專業人員進來,一直到看到所謂的問題行為(在醫院指的是疾病症狀)有改善到一個程度才會停止此種治療」。

「雖然被告不是病態人格極端的案例,其個人之人格特質有可能(中度以上)因為深度治療而改變,但不是指可能改變防止再犯之風險,又因為被告在艾森克人格測試EPQ上說謊傾向的得分高,即防衛度很高,如果被告虛擬一個動機、事實,把虛擬的東西當作是真實的,就是美化被告自己的行為,虛構與被害者之不倫性關係,後面所謂的教化可能性大概都沒辦法談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