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觀察:80、90後為何狂追反腐劇《人民的名義》?

2017-04-13 17:10

? 人氣

中國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深受80、90後的年輕人喜愛(BBC中文網)

中國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深受80、90後的年輕人喜愛(BBC中文網)

中國的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正在熱播,圈粉無數年輕人,80、90後門奔走相告:「都說這劇不錯呢。」於是集集追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政治小白」們的補習課

這部政治劇相較此前「手撕鬼子」抗日劇的政治太正確,《人民的名義》開篇第一集的「大尺度」,直爆貪官「雙面人」的生活:在別墅的冰箱、隔牆和牀上藏款2億多現金,這種開篇明義、直接揭短的「誠懇」態度一下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再則,對於年輕人來講,這是一部「政治掃盲劇」或者「政治普及劇」,生活在防火牆內的中國年輕人平時甚少接觸真實的官場政治報導,大多數人從小在「又紅又正」的新聞聯播裡的中國長大:中國一片形勢大好,人民生活幸福,國外總是戰火紛飛。

中國的大多數年輕人不懂政治也不太關心政治,不懂因為沒有渠道了解,中國的官場是一個精英政治的閉環,普普通通的年輕人又怎有機會通過像鯉魚跳龍門似的縱身一躍投身官場呢?

而《人民的民義》則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在層層鋪開的劇情裡讓年輕的「政治小白」學習和彌補政治常識。在中國的視頻點播平台愛奇藝上,該片的彈幕中有觀眾在問「市委書記比廳長大嗎?」、「局長和廳長哪個大?」等問題。通過該劇,觀眾還了解到,「在官場更換門庭是一個大忌諱」,省檢察院與市公安局會因為爭奪辦案權各種明爭暗鬥,以及一場匯報會就是一場權利和關係的博弈。

以人民的名義反腐?

《人民的名義》中演員們演到差不多的地方就要見縫插針展現中共官員的廉潔愛民:「我的權力是人民給的,不能對不起人民。」處處為人民,真是如此?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學教授丁學良此前對BBC中文記者表示,習近平的反腐目標最後一層才是樹立在百姓心中的形像。因為「解決形像問題有很多手段」。

丁學良表示反腐的首要目標是「消除黨內膽敢對最高權力轉移提出異議的人,比如周永康、薄熙來和令計劃。」其次為重整黨內中高層幹部的服從,第三層則是整頓8000萬的中共黨員幹部,整肅黨紀黨風。

別人都看了我能不看?

這其中有一部分從眾心理和該劇宣傳攻勢的效果,當年輕人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好友的狀態在不斷刷新《人民的名義》的時候,不看劇,怎麼知道別人說的「達康書記的GDP」是怎麼回事?不看劇,就少了很多談資,跟不上社交媒體的潮流。這也許是一種被動中的主動。

在該劇社交媒體強勢的宣傳下,生活在社交平台的你我他不免被捲入這場「國」字劇的洪流中。該劇的製作方之一中共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的微博上更是用俏皮和網絡話語體系為該劇宣傳造勢。

人民的名義

中共中央軍委金盾影視中心官方微博上的俏皮宣傳。(BBC中文網)

而這部劇的電視播出平台是主打年輕受眾的湖南衛視,湖南衛視本身擁有一批忠實的年輕粉絲,這部又紅又正的電視劇一來為湖南衛視平時只娛樂,「不太關心政治」的形像樹立政治正確的標桿。二來,片方也可以通過湖南衛視廣泛的年輕受眾群進行傳播。

再加上六個中國國內網絡平台和國外的YouTube平台的更新,為生活在移動端的年輕手機一族提供著觀看平台。年輕人邊看邊通過視頻上的彈幕互動和說劇,似乎激發著年輕人的政治討論,但它能持續多久?能享有多大尺度的「言論自由」?又何時能展現真正的政治熱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