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為何國民黨缺論述型戰將?黨員結構出了什麼問題?

2017-04-09 06:20

? 人氣

作者認為,國民黨成員結構老化且黨內資訊封閉,因此無法產生反駁民進黨對國民黨的抹黑甚至主動抨擊民進黨施政不當的論述型戰將。(資料照 蘇仲泓攝)

作者認為,國民黨成員結構老化且黨內資訊封閉,因此無法產生反駁民進黨對國民黨的抹黑甚至主動抨擊民進黨施政不當的論述型戰將。(資料照 蘇仲泓攝)

國民黨主席選舉將於5/20投票,同日還將選出一千多位國民黨黨代表。一直以來社會各界對國民黨一直有兩個疑問,為何國民黨好像總是缺乏可以對外論述型的戰將?國民黨的黨員結構又似乎總是跟社會脫節?這兩個問題,其實是高度相關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國民黨的黨員當中,高齡者偏多,截至3/31統計,451510名有投票權黨員當中,190732位是年滿65且黨齡滿40年之老黨員,還有2484位是中低收入戶,這兩部分人士都不用交黨費,不向其他25萬名黨員是已交了黨費後才能投票的。問題來了,縱使並非絕對,但年長者或經濟弱勢者,可能資訊接收管道比較缺乏,沒有電腦、沒有智慧型手機、不會上網,甚至電視、報紙也未必會看,因此如果他們在選黨代表時,以甚麼為準?很可能是看交情、看服務、看哪位候選人有贈送過30以內沒有賄選疑慮的小紀念品、看誰辦過餐會等。除了他們之外,這次人頭黨員之聲頻傳,其他有投票權黨員當中,只怕也有不少會是以看人情投票為主者。

當黨員一大半在黨內選舉時都以這些作為考量來投票時,會出現甚麼後果?後果就是可以對外論述讓中間選民了解並進一步認同國民黨的主張、可以反駁民進黨對國民黨的抹黑甚至主動抨擊民進黨施政不當的論述型戰將,不易在國民黨黨內選舉中出頭。

國民黨其實是一個資訊相當封閉的政黨

首先,他很難將他的論述成果讓黨員看到,因為很多人不上網、不看報、不看電視,唯一的辦法是當面拜訪時告知,但國民黨其實是一個資訊相當封閉的政黨,普通黨員根本無法得知其他黨員的連絡方式,而依照國民黨的黨代表選舉規定,有意參選者,必須要在完全無從得知其他黨員連絡方式的情況下,先連署到至少30名有投票權黨員,且不能跟同區者重複,才能取得參選資格,然後於4月中候選人名冊公布後,才能向黨部索取到黨員名冊紙本一分。

這種制度設計的後果,就是對原本可能是民代、民代助理、黨務系統出身的參選者有利,他們本來就可以有各種管道認識黨員,然後也比一般人有更多方是可以提供各種服務或優惠,讓這些黨員決定投他一票。但問題是,這些人卻不見得具備強大的論述能力,面對民進黨攻擊國民黨時,他們可能無法有效辯護,也沒有辦法說服更多中間選民認同國民黨的理念,於是乎近年來民進黨的鐵票逐漸增加,超越了國民黨,2008年謝長廷在扁案貪污下都還可以有544萬票,2016年朱立倫則只有381萬票。

雖然從理論上來講,擅長服務、擅長博感情、有能力提供各種優惠、辦餐會、發小物的參選人,不見得不能同時具備強大的論述能力,但實務上看,第一:他們培養出了強大的論述能力後對於爭取黨員選票的幫助也不大,於是他們缺乏強大的動機去培養。第二:一個人時間有限,當你整天要在外面跑來跑去,辦活動、搞服務時,還能有多少時間研究政策提出攻防論述呢?於是乎造成了國民黨黨內選舉選出的人,未必有能力替國民黨開疆擴土,贏得更多中間選民支持、打退民進黨抹黑的窘境。

那麼該如何解決?必須改變黨員結構與黨內制度設計。必須有更多更能夠取得各種資訊的人入黨,這些人能上網、會看報或看電視,容易知道誰的論述能力強,有辦法幫助國民黨贏得更多人支持,於是黨內選舉時就不會只看服務或人情。既有黨員的心態當然也要調整,畢竟政黨不是慈善團體或公益團體,不應該以服務為優先,而應該是推出好的政策,爭取更多人支持,取得執政權後加以實踐。尤其如今的國民黨黨產將沒了,黨工人力大減,若還把精力花在辦慈善活動、服務,還有甚麼時間人力去研究論述宣傳呢?

建立更多黨員之間認識與資訊交流的平台

另外,國民黨對內資訊也必須更開放,應該建立更多黨員之間認識與資訊交流的平台,如果每個區黨部都能把所有黨員加入一個LINE群組或FACEBOOK社團,不就可以輕易的認識到同區黨員有誰、又有誰是論述型戰將可以幫黨對外征戰了嗎?在整體國家社會上,高知識選民、政策取向而非人情投票取向選民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國民黨想靠以往的組織票、人情票、派系票、選民服務票,只會越來越辛苦,因為這種票會越來越少,改變黨員結構,增加黨員交流認識平台,選出更能幫國民黨論述的人,才是國民黨在未來,浴火重生的必經之道!

 

*作者為媒體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