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觀點:如何看待國族認同民調?

2014-09-20 06:38

? 人氣

台灣競爭力論壇發表的國族認同調查顯示,認同中國人、中華民族的比例高,迴異於政大選研作的結果,這應該如何解讀呢?(中評社提供)

台灣競爭力論壇發表的國族認同調查顯示,認同中國人、中華民族的比例高,迴異於政大選研作的結果,這應該如何解讀呢?(中評社提供)

本月初,台灣競爭力論壇再次發佈國族認同民調,指出台灣民眾在具有共同血緣、語言及歷史文化的前提下,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一份子」的比例為87%、認同是中國人也高達53%。這個結果又引起的網路一番論戰,筆者身旁也有不少朋友拿這份問卷結果來詢問,到底要怎麼解讀這份民調結果呢?為什麼這份民調結果會與政大選舉研究中心所進行的長期學術民調差異甚大?(在今年6月,政大選研的民調顯示台灣民眾60%自認是台灣人、33%都是、3.3%自認是中國人,詳細分析可見這篇文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就筆者個人所知,這份民調在抽樣上是沒有重大問題的,也砸了大錢衝高樣本數、並進行適當的加權,會跑出這樣的結果並不是因為機構效應、或是只抽深藍選民之類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真的反映了一些東西。那麼,民調結果反映了台灣民眾什麼想法?

知名的政治認同學者Huddy曾指出,民眾在回答自己屬於什麼種族時有客觀及主觀的差別。所謂的客觀,就是民眾從第三人角度看來會被分類到什麼族群,但這種分類往往無法解釋民眾實際的政治態度及政治參與。那麼要怎麼測量民眾主觀的族群認同呢?在累積數篇研究後,學者指出一個重要的概念──連結命運(Linked fate)。連結命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當你看到新聞上有個跟你同種族的人受到傷害,你會覺得自己在未來也會因跟他同種族而同樣受傷。連結命運的觀念,把主觀上真正認為自己是同一族的人們靈魂連在一起,其態度也與人們的外顯政治行為高度相關。

在介紹完學術概念後,回到台灣競爭力論壇的問卷文本。該問卷第一題『中華民族具有共同血緣、語言歷史文化,請問您覺得自己是不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以及緊接著第二題『請問您認為自己是不是中國人?』,很顯然地,這些前提都是屬於客觀條件,在此前提下民眾近九成自我歸類為中華民族、近六成歸類為中國人,代表這些台灣民眾客觀上並不否認自己的過往。從心理學的問卷設計來看,這代表了問卷問題的框架效果(Framing effect)對台灣人來說是顯著的,當民眾以這些客觀標準來評價時,並不反對自己是中華民族。

然而,要從客觀歸屬要實際落實到外顯行為,中間的重要變數就在於連結命運。假如台灣人真的深深的覺得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那麼當看到其它中華民族的人受到傷害,自己也會擔心害怕;看到其它中華民族表現優良,自己也會覺得與有榮焉。台灣民眾真的有人這麼想嗎?

台灣競爭力論壇裡並沒有測量這個問題,我們無從得知。但或許可以從其它問卷中的結果一探究竟。在中研院社會變遷的2013年民調中,有一個有趣的群組問『當中國大陸的運動選手與美國/日本選手比賽時,請問您比較希望誰贏?』,結果顯示支持中國大陸贏的台灣民眾約佔39%左右,並無過半。而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的問卷中,有一個條件式統一的問題:『如果中國大陸和臺灣在經濟、社會、政治各方面的條件相當,則兩岸應該統一』,而2013年的民調結果是60.8%反對,39.2%贊成。換言之,台灣民眾就算在客觀上歸類自己於中華民族,但這個客觀判準並沒有完全反映到對於國家邊界的主觀想像上。筆者這裡的看法,與警大董立文教授的分析接近。

因此,筆者認為這已經七波的國族認同民調的重大意義在於發現心理學上的框架效果,也就是提及中華血緣民族文化時,會讓台灣人同意戴上中華民族的帽子。這個現象也將給統派及獨派開啟新一波的戰場,對統派來說在於如何基此優勢進一步擴大兩岸間的連結命運,論述兩岸人民如何及為何成為命運共同體;而對獨派來說,則更顯示了建立台灣為主的史觀及文化觀的重要性、以及現有的嚴重不足。

*作者為美國杜克大學政治所博士候選人,專長為跨國政治比較及民意調查/從小在台中長大,大學就讀台大電機系,因希望在公共領域討論時能把話說清楚,而也相信把話說清楚後還是有觀眾願意聽,故轉念政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