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瑜芳觀點:寧靜的司法改革─紅勾社區司法中心

2017-03-23 07:00

? 人氣

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的紅勾社區司法中心。(視頻截圖)

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的紅勾社區司法中心。(視頻截圖)

位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西南角、因港口遷移而被遺忘的紅勾港,於1980年代毒品快克(cracker)席捲全美之際,因多數居住人口屬於失業勞工,此地迅速淪為毒品、槍枝、暴力氾濫的社區。居民為非洲裔與西語裔為主的經濟弱勢族群,不斷在「毒品生物鏈(註)」的漩渦中掙扎。76%的人白天不敢出門,惟恐一不小心就被幫派份子在街頭火拼的流彈射中;晚上睡覺只能席地而眠,因為不長眼睛的子彈將隨時破窗而入。這裡是犯罪的淵藪,人間的地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傳統刑事司法制度顯然對紅勾地區的犯罪問題束手無策。就在最黑暗的時期,紅勾社區司法中心( Red Hook Community Justice Center)在2000年設立,試圖對積重難返的毒品與社區治安犯罪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機制。筆者奉派於紐約大學訪問期間,有幸實地參訪紅勾中心,近距離觀察這場寧靜的司法改革工程。

紅勾中心是綜合性的小型地區法院,該區人口數共計20萬人,每年受理3個紐約市分局移送之3000件輕微犯罪(包括持有毒品、交通違規、侵入住居、傷害等)、11000件行政違規、175件少年事件、以及500件租屋民事糾紛。唯一的法官卡拉布列斯(Alex Calabrese)相信,社區服務、戒毒計畫、接受教育與職訓,比監獄更能有效降低犯罪問題;以和解代替訴訟來解決租屋糾紛,也能減少民眾使用司法資源,並且更快速解決爭端。

在這棟由天主教學校改建而成的3層樓建築裡,有許多出人意料的配置。唯一的法庭中,觀眾、當事人、律師、檢察官、法官,所有人的座位都在同一水平面上,法庭活動淡化國家威權色彩,當事人與法官平行對話,為自己與案件尋求解決之道。

B1的拘留室以透明強化玻璃取代鐵條,隔著走廊的另一面牆,頂端開著一片片天窗,陽光毫不吝嗇的充滿拘留室的每個角落。這裡的嫌疑犯不再禁錮於黑暗冰冷的囚籠中,反而能在溫暖明亮的陽光裡,等候法官提審。

另外,司法中心2樓設有教室與職業訓練室,被法官裁定接受教育或職訓的被告,就在這裡上課或接受訓練。訓練的師資是由其他政府部門提供,上課或受訓期滿,法官會在法庭上為被告頒發證書,書記官、庭務員、法警在旁觀禮、鼓掌道賀,肯定其成就,對幫助被告建立信心、重新回歸社會,有顯著成效。

在戒毒治療與戒酒治療計畫方面,紅勾中心以委外的方式處理。也就是說,紅勾中心將裁定接受治療計畫的被告,按個人不同的需要,轉介至各個不同的治療場所。雖然和其他刑事法院的做法類似,值得注意的是,紅勾中心會按時追蹤被告治療的進度,了解治療成效,如果被告不適合或不適應,紅勾中心會重新為被告另做安排,以落實個案治療的追蹤與評估。

對紅勾中心的做法,人民的看法如何?根據實證資料顯示,被紅勾中心法官裁定接受處遇的被告,更願意遵行裁定的內容,其遵行的比例約為75%,遠高於普通法院50%的遵行比例,而且紅勾社區居民對司法的採取「正面評價」的比例更達94%。

紅勾中心的成功經驗,使美國各地陸續成立數十個「社區法院」,也引起加拿大、澳洲、南非與新加坡等其他國家的興趣。此時正值我國召開司改國是會議之際,國內毒品氾濫的問題,正亟待各界共同合作拿出解決良方。紅勾中心對於毒品案件、輕微刑事案件的處理,添加更多人性關懷,採取治療代替監禁、教化代替處罰的方法,協助被告復歸社會的經驗,或許值得我們進一步參考。

(註:「毒品生物鏈」,是指吸毒人被販毒人所控制,販毒人被幫派所控制,幫派之間相互暴力火拼爭取地盤。許多人的最終結局,不是進入監獄,就是橫死街頭。)

*作者為台北地檢署檢察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