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尋找新的國家敵人

2017-03-16 06:30

? 人氣

我退將赴陸參加紀念孫中山150誕辰紀念,唱中國國歌時也隨同與人士起立,引發爭議。(圖中人物非為退將/新華網)

我退將赴陸參加紀念孫中山150誕辰紀念,唱中國國歌時也隨同與人士起立,引發爭議。(圖中人物非為退將/新華網)

已逝義大利作家艾可(Umberto Eco)曾經寫到在紐約搭計程車,被巴基斯坦籍的司機問到「你們的敵人有哪些」的趣事,艾可強調義大利現在沒跟任何人打仗,也沒有敵人,但司機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怎麼可能會有民族是沒有敵人的呢」?確實,沒有敵人的國家是天堂,然而,敵人難道完全無用?有時國家是需要敵人的,敵人或敵國可以讓我們團結,敵人才能界定我們到底是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和平時期沒有任何國家會公告何為敵國、何為敵人,然而,潛在敵國卻是公開的陽謀,我們的軍購針對的是誰,我們偵防的目標是誰,幾乎是台灣社會心照不宣的共識,最近,不知那個單位放消息指調查局拿日本當做偵防對象,這個只不過是報端誤傳的消息,卻一度造成台灣的外交地震,出動邱義仁向日本高層解釋,換言之,友人不在偵防範圍中,兩岸互捉「間諜」行之有年,早就見怪不怪,但和日本之間則是容不下一粒沙子,在台灣的戰略地圖中,孰敵孰友,幾乎沒有懸念。

台灣的難題是,即使有敵意的兩岸關係,也同樣敵友難分,和其他敵對國稍有不同的是,台灣與中國如果是潛在敵國,雙方的關係是既對立卻又親近,兩岸近來放話都已上綱到軍事層次,然而兩岸密切交流卻也從未中斷,正是這樣的關係特別緊張,陸配成為尷尬的一群,和其他外配有不同的權益,例如,所有國家的外籍配偶與台人結婚,依法皆能在3年內取得身分證,但是陸配卻必須等6年才能取得;陸生同樣成為敏感的一群,外生納入健保行之有年,但陸生卻要多所轉折,最後還要等蔡英文拍板才算。

國家敵對,夾縫中的人們何以為生?政權的對立和人權必然是衝突的嗎?二次大戰時美日對戰,小羅斯福總曾將日裔人士集體關押,這樣的侵犯人權被視為是美國史上一個污點,小布希時代美國政府正式為此事道歉;同樣的,日前川普限制以回教徒為主的六個回教國家人民入境,遭到美國法院駁回,一個最大的理由是,川普禁令單挑穆斯林宗教族群,違反美國憲法中的平等原則。

即使是對有敵意的國家,民主國家仍可以有處理的防衛機制,國家可以敵對,但國家和人民未必畫上等號,畢竟,多數位穆斯林不是恐怖分子,多數陸生、陸配不是「匪諜」,台灣如果要成為真正重視人權國家,就要有平等非歧視的憲政素養。

正因有潛在敵國,但卻連準交戰國都還談不上,其實最敏感的仍是國內的一群,例如赴中參加升旗典禮的退休將領,他們傾統立場在台灣極端政治不正確,他們傾中言論,令人無法苟同,然而除非他們觸犯現行法律,刻意立法去剝奪他們退休金不,並不合乎法治原則。

別忘了,這不是我們的國家第一次出現「國家的敵人」,多年前的白色恐怖時期,許多人被羅織入罪,就只是因為他們閱讀「匪書」,信仰共產主義,或只是批評政府,就成了判亂犯;這些威權時代政府犯下的罪惡,後代人必須以立法方式「補償」,或「平反」;然而,歷史的教訓確實容易遺忘,威權時代的一頁恐怖史現在卻可能重演,民主時代的羅織,雖挾民意支持,但侵犯人權的本質卻是同樣的。

總統蔡英文競選時曾宣示,「只要我當總統,沒有一個人必須為自己的認同道歉」,講出這句話的蔡英文應該是真心的,相較之下,選舉時仍有的開闊、和解氣氛 ,現在幾乎蕩然無存,在回想短短不到一年、台灣如何走到今天的僵局前,也許更該思考,台灣如何面對民主及人權的考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