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國未必拿走TPP主導權,但台灣對外經貿同樣艱險

2017-03-17 08:10

? 人氣

TPP完成談判,卻因川普上台讓美國退出,近期則傳可能邀中國加入。圖為會員國完成談判後共同簽署TPP。(資料照片,美聯社)

TPP完成談判,卻因川普上台讓美國退出,近期則傳可能邀中國加入。圖為會員國完成談判後共同簽署TPP。(資料照片,美聯社)

本周在智利舉辦的一場國際財經會議中,因為邀請中國與會,而傳出中國可能被邀請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而且無疑的會成為「新TPP」的主導力量。雖然距離這一步仍遙遠,但中國如真加入TPP,台灣對外經貿的困難必然更艱難,台灣是該戒慎恐懼,準備因應方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次在智利召開的是「亞太一體化倡議對話」會議,由於智利是TPP成員國,參與者又大多是TPP成員,而且是在川普上台、美國正式退出TPP後首次的TPP會員國集會,因而會議被外界解讀為「TPP成員國會議」;同時更因邀請中國、韓國2個非TPP會員國參與,導致外界認為中國可能加入TPP,坐收歐巴馬時代辛苦談判的成果。

這個推測與傳聞雖然不是完全不可能,但確實是「跳」得太快了一點,短期內不可能看到─即使中國立即決定加入、TPP成員國也無異議的接納,但重點是TPP是美國主導完成,號稱是「高等FAT(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內容不僅是商品、服務業的貿易,更包含智財權、環保、勞工、甚至司法(仲裁權)等在內。坦白說,這是美國為自己量身訂作的鞋,未必適合中國─中國更不可能要穿這雙「美製小鞋」。

因此,即使中國要加入,大概非大改規章、重啟談判不可,一旦重啟談判,12個國家、多回合的談判,完成談判後新協定內容再送各國的國會批准,必然是曠日費時,因此短期內絕無可能看到中國加入TPP成為主導者。

不過,台灣面臨的對外經貿困境是相同,只是萬一中國真加入TPP,則會更形艱鉅。TPP擁有12個會員國,整體GDP占全球的四成,又有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與霸權加持,原本前景與影響力看好。台灣在近十多年的「FTA浪潮」中落後了,既無法與規模較大的經濟體簽訂FTA,又未能加入任何區域經貿組織,許多人都擔心台灣面對的經貿邊緣化危機,而加入TPP一直是蔡政府化解台灣經貿邊緣化危機的對策─而且幾乎是唯一對策。

但川普上台立即讓美國退出TPP,讓TPP面臨進退維谷之難。依照TPP的規範,必須在超過6個會員國、且占超過TPP的85%的GDP總量國家批准後才上路,美國就占了TPP經濟總量的6成,依此規定,TPP永無上路之可能。雖然TPP可以修改章程─而且非如此作不可,讓TPP仍可順利上路,但少了美國的TPP,即使不到無足輕重的地步,不過影響力、重要性都已大幅降低。

台灣目前面對的國際經貿局勢是,出口產品受到FTA之惠的比例低到不到1成,短期內看不到與任何大型經濟體簽下FTA的機會與可能;全球幾個競逐的大型區域組織,中國主導、與美國TPP抗衡的RCEP(區域全面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全力拚年底完成談判,在兩岸關係僵局下,台灣毫無加入可能。原本鎖定的TPP已因美國退出而弱化─即使如此,台灣還是尚未能加入。幸而台灣出口主力科技產品受WTO(世界貿易組織)的「資訊科技協定」(ITA)保障,許多科技產品不必FTA即享有免關稅,而使整體的影響降低。

不過,未來的發展充滿著各種可能與不確定性;TPP中不少成員國─包括智利、澳大利亞、大馬、紐西蘭,都曾公開表示邀請中國加入並扮演領導角色之意;目前來看中國未必加入,不過卻也可能透過擴大已接近談判終曲的RCEP,達到「消化」(或是消滅)TPP的目的,進而一統亞太經貿的權力;此外,也可能另起爐灶,以諸如亞太自貿區等名義把TPP、RCEP共納一爐。

無論是那種發展方向,甚至是「毫無發展」,台灣都難受惠,儼然被排除在亞太區域經貿之外,過去產學界與官員憂心的「全球經貿邊緣化危機」,其實早已籠罩在台灣上空;此危機短期讓出口受影響,長期讓投資減少,蔡政府是該拿出可落實、能執行的政策因應,否則難救台灣於邊緣化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