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高教105年大限:一個冰河期的來臨

2014-06-14 16:30

? 人氣

今年會考有27萬考生─他們是12年國教的白老鼠,同時也是掀開高教「105年大限」的一代。圖為今年會考一景。(資料照片,余志偉攝)

今年會考有27萬考生─他們是12年國教的白老鼠,同時也是掀開高教「105年大限」的一代。圖為今年會考一景。(資料照片,余志偉攝)

從年初開始出現首座大學倒閉,到現在各大學提出103學年度扣生減額1萬,接著就要面對教育界說的「105年大限」─而這一切,只是少子化問題的開始而已。如果沒有對策,台灣的高等教育學校─還有社會,要進入冰河期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在民國71年以前,每年出生人口大致都能維持在40萬以上,72年開始就再也未出現40萬以上的盛況,每年新生兒在30幾萬人,而且「穩定減少」。85、86年新生兒人數還有32萬多,87年則一口氣減了5萬多人,新生兒人數只有27.1萬人,88年回升到28.3萬人。

教育界所謂的「105年大限」,就是因為在87年出生者要進大學的那年,人數一口氣減少5萬多人。以目前許多大專院校都已無法招收到足額學生,屆時要入學者又大減5萬人,許多已經「邊緣化」的學校,是否能撐下去,是一個大問題。

更嚴峻的當然不是那1、2年的問題而已。87年之後,除了89年意外出現30.5萬的新生兒外,其餘每年的新生兒數都是往下滑,而且是快速減少─90年是26萬人,91年24萬、92年22萬、94年剩20萬;97年則是連2字頭都撐不住,新生兒只有19.8萬,99年甚至出現16.6萬人的新低點。

新生兒數的時間數列,代表的就是大專院校─其實也包括教育體系、整個社會及經濟體系,即將面對的問題。如果以現在進入大學當年的新生兒還有32萬為基準算,到99年低點的16.6萬人,或是這幾年的20萬上下新生兒,代表的就是現有包含大專院校在內的各級教育體系,少則3分之1、多則近2分之1,必須要退出市場,因為根本沒有足夠的學生支撐這些學校。

因此,「105年大限」的到來,不是單一年度或3、5年度出現的問題,大家「撐一撐」就可熬過去,而是一場長時間的冰河期的開始。缺乏特色、評價較差的大專院校,慢慢的會越來越招不到學生,最後除了關閉退場外,難有其它生路。即使是屬學區制的國中、國小,也是減人、減班─連人口集中度高的台北市,許多國小的同一年級班級數,都已減到只剩下2班了。

少子化的問題當然不是只有影響教育體系,它會滲入不同層面、領域,影響著每個人。最現實的影響就是,未來、逐漸的,我們的壯年工作人數減少,社會老化,人口紅利消失,扶養比惡化。不看幼兒、只看老年人的扶老比,20年前,10個工作人口扶養一名老人,現在大概5個人要扶養一名老人,再20年則是2個工作者養一個老人。

整個社會工作生產者比重降低,結果是:經濟可能萎縮、企業找不到員工、政府財政崩潰(工作者少代表繳稅者也少)、「原本說好的」退休金制難以支撐;而這些惡果又進一步把經濟與社會帶入一個惡性的螺旋下沈循環…….。

如果,沒有對策扭轉此趨勢,這一切都應該會發生。但至今,我們還看不到有任何良方美策能改變扭轉這一切。那,我們只能等待進入冰河期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