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跨域互利的再生能源

2017-03-06 06:10

? 人氣

在今天講求跨域的年代,好的政策可能不是一開始就被設計成跨域共享,政府也許可以用力推廣如此美好的結果,導引民間的力量去創新。(資料照,取自枋山郵局伯勞鳥特色局屋–全台最大的便利箱粉絲專頁)

在今天講求跨域的年代,好的政策可能不是一開始就被設計成跨域共享,政府也許可以用力推廣如此美好的結果,導引民間的力量去創新。(資料照,取自枋山郵局伯勞鳥特色局屋–全台最大的便利箱粉絲專頁)

雲林台西的養殖戶林大哥在接受採訪時說,韋恩颱風當年來襲,濁水溪出海口一帶的雞舍幾乎全倒。新聞報導中沒有剪出來的段子是:林大哥說去年的梅姬,前年的蘇迪勒颱風,風力不輸給當年的韋恩颱風,若不是這些太陽能公司,在建物的結構與屋頂做了許多補強,後果將不堪設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這片土地上關心農業的視角,似乎從來沒有發現,一旦太陽能光電業者進駐農業設施,因商業模型的設計,必須對這塊土地盡力看守20年。這些西海岸在地的中小企業,大大小小超過百家,照顧的農業設備不下千餘座,業者投入的資金,人力,物力,其實是可以分擔我國農政單位的許多負擔:如風災後的重建,太陽能的監控提供地主保全防護,以避免作物遭竊,或是被任意傾倒事業廢棄物。這些互利共生的商業模式,甚至是全球唯一,當中國的光伏產業一直對外訴求農村光伏設備如何扶貧,其實在台灣,做的已經遠遠超過,但是,卻一直不被報導。

自宅安裝太陽能專法出爐!減少一個半月申請時間。林智堅市長:推動太陽光電「第三枝箭」。(新竹市政府提供)
這些互利共生的商業模式,甚至是全球唯一,當中國的光伏產業一直對外訴求農村光伏設備如何扶貧,其實在台灣,做的已經遠遠超過,但是,卻一直不被報導。(資料照,新竹市政府提供)

就像在《好農業是最好的醫生》這本書中的一段故事:「現在用一種宏觀基因學Metagenomics的技術,發現原本出現海洋菌類的DNA,也被發現在日本人的微生物基因組中,這顯然是在海草上繁衍的細菌搭了便車,透過日本料理進入日本人的腸道,並且將能夠分解消化海草的DNA留在人體的微生物中,讓日本人比我們其他人更能從海苔中獲的營養。」

在今天講求跨域的年代,好的政策可能不是一開始就被設計成跨域共享,而是經過民間的創意將商業模式有機發展成跨域共生互利,政府也許可以用力推廣如此美好的結果,然後再用開放好奇的態度,導引民間的力量去創新。

二月底參與香港,產官學的再生能源論壇,環境局,中電,港燈,WWF,與香港學術單位的簡報,讓我彷彿回到2009年的台灣。民間希望導入FIT,學界擔心不當補貼造成社會無法凝聚共識,中電提一片雲會讓太陽能瞬間沒有發電,港燈提鴨子曲線(duck curve)會讓發電業的負擔沉重,環境局說立法是很漫長的路。

最後論壇時有人問台灣經驗為何能成功,其實當下的我還挺驕傲的,我說雖然台電跟業者每天在吵架也吵了好幾年,但床頭吵床尾和,政府當和事佬也很辛苦,但最重要的是,人民最後還有選票可以制衡國家機器。

最後,大家約好了要來台灣好好學習,我想,永續環境的道路,就是要這樣一棒棒的傳承下去吧!

*作者為天泰能源集團創辦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