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H7N9沒來卻得更戒慎恐懼

2017-02-27 07:00

? 人氣

中國近來出現H7N9禽流感禽傳人疫情(AP)

中國近來出現H7N9禽流感禽傳人疫情(AP)

禽流感的新聞沸沸揚揚,但由於沒有禽傳人病例出現,所以大眾其實並不注意。農委會說「2015年1-2月禽流感大爆發,確診870場,撲殺444萬隻,此次疫情相對緩和」,意思是「沒有比過去嚴重」;可是學者說「雲林縣驗出5場(H5N2禽流感)是7天禁令期間採樣,為何留到解禁後2日才撲殺,病毒留在活體身上就會不斷繁殖,發現異狀就應該立即撲殺,而不是等到檢驗結果出爐,那等待的2、3天就成為防疫漏洞」——聽起來是各說各話,但其實反映了兩個不同的防疫考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農委會完全是「產業考量」,看起來撲殺、禁宰、禁運等行動雷厲風行,其實是為了儘快能夠恢復正常交易;可是學者的重點不單是養禽產業,他們更關心會不會禽傳人;而晾在一旁乾著急的是衛福部。

這次疫情發生初期,兩部會曾經聯手出擊,就因為病毒是H5N6高病原性(也就是會禽傳人),而H5N6的疫情並沒有超出東部。最近在西部出現的是H5N2病毒,並沒有禽傳人的病例,也因此,衛福部就沒有介入。

但是,防疫卻不能「水來」才「土掩」,流感一旦流行起來了,醫療與藥物是完全追不上的,只有疫苗可以預防。

三國時,魏國攻打吳國,魏將滿寵的先鋒部隊開到精湖,跟吳軍夾水相對。滿寵對諸將說:「今天傍晚風很猛,敵軍一定會來燒營,我們準備好,痛修他們。」夜半,果然吳軍來燒營,滿寵發動伏兵,大破之。

起風利於火攻,傍晚起風,研判敵軍會來燒營:這跟天氣轉涼,開始施打流感疫苗,是相同道理。但那是對付季節性流感的常態作為,當出現「新流感」時,不可能已經儲備足夠的疫苗備戰,那要怎麼辦?

東晉大將陶侃鎮守廣州時,每天將磚頭搬進/搬出,旁人問他幹嘛,他說:「平時運動是為了健身,一旦發生戰事,體力才堪打仗。」基於同樣的理念,他在鎮守荊州時,命人將造船時的廢料,竹根、竹梢和鋸末粉屑等,都儲藏起來,眾人都不解為了什麼。有一年正月初一,大雪後放晴,道路泥濘難行,陶侃吩咐將庫房裡的鋸末粉屑拿來鋪蓋路面,荊州人於是得以出外拜年(自自冉冉,歡喜新春)。後來,大將軍桓溫伐蜀,荊州受命造船,任務來得緊急,弓匠缺乏竹釘。這時陶侃吩咐,將庫房裡的竹根、竹頭拿出來製作竹釘,完成了交付的任務。

中國近來出現H7N9禽流感禽傳人疫情(AP)
中國近來出現H7N9禽流感禽傳人疫情(AP)

這跟儲備疫苗不可對比,是嗎?不然。

流感病毒的名稱,如H1N1、H5N2等,大多數人不曉得它代表的意思。基本上,那是流感病毒的分類方法,H和N是兩種病毒表面的蛋白質,H有16(或17)種,N有10(或11)種,以之排列分類流感病毒的亞型。而疫苗正是以病毒表面的蛋白質作為抗原來製造。易言之,新流感的病毒既然是從已知的病毒變異而來,既有的疫苗雖然不能100%預防新流感,但仍有減低其致病力乃至致命性的效果。這也正是疫苗產業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所在:一個國家有自己的疫苗產業,才能隨時儲備「防疫的竹根木屑」,然後在情況緊急時應急。例如H5N1禽流感疫苗,政府一直都有「戰備儲存」,只要是H5病毒一族,都有一定程度的效果。然而,那全是外國疫苗廠出品,儲備數量也只夠進入疫區執行消毒、檢驗、撲殺的人員使用,無法應付萬一禽流感大流行的狀況。

那麼,眼前有沒有任何危機的跡象呢?事實是,有!

H7N9在大陸已經造成接近200人死亡,台灣只有一個境外移入病例,看起來情況不緊急,然而,不緊急卻正是H7N9之所以危險的所在。

以H5N6跟H7N9對比,兩者都會禽傳人,差別在於:H5N6在雞鴨鵝身上病情嚴重,因為對家禽致死率高,所以傳出養禽場的數量相對少,且政府與業者的隔離動作會比較快,因此,人類感染H5N6的情況反而不嚴重;H7N9則剛好相反,它在家禽身上的症候不嚴重,不致死就還可以食用,因此不會全面撲殺,因此H7N9這一波在大陸滅而復發,已經第三次爆發,才累積了嚴重的疫情。

也就是說,H7N9在大陸已經疫情嚴重,雖然只有一個病例進入台灣,情況卻猶如「黃昏起大風」,我們應該要預防它「來犯」,也就是開始儲備H7N9的疫苗,除了向國外採購,國內的疫苗廠應該政策性的輔導他們建立生產H7N9疫苗的能力。

*作者為專欄作家。更多好文請看〈公孫策說不測風雲〉臉書紛絲專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