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禽流感會議網路直播 行政透明有助於防疫

2017-02-28 07:00

? 人氣

為防治禽流感的七天的家禽禁宰禁運令,終於在上周23日解禁。

為防治禽流感的七天的家禽禁宰禁運令,終於在上周23日解禁。

農委會23日解除七天禁宰禁運令,這波H5N6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也暫告一段落。在這七天之中農委會連開3場專家會議,而且史無前例在臉書直播,有助於大家理解決策過程中的折衝,以及未來面對禽流感疫情的作為。從這些討論也歸納出以下幾個重點,值得後續持續關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是這次禁宰令排除白肉雞、一日齡的雛雞,被質疑防疫出了大漏洞。農委會防檢局局長黃㯖昌說明,從去年下半年至今,白肉雞沒有高病原性禽流感案例,

2015年感染禽流感且撲殺的養殖場有35場是白肉雞,占當年1004場的比例不到3%,風險相對非常低,但不是絕對、也不是沒有感染。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進一步解釋,不會為了產業而犧牲防疫,而這句話隱含的意思是,防疫還是有產業的考量,這樣做見仁見智,但畢竟風險選擇也沒有絕對,是願意承擔多少的問題。風險與決策之間的折衝也值得大家一起來思考。

20170223-禽流感記者會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蘇仲泓攝)
禽流感記者會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蘇仲泓攝)

候鳥不是唯一傳播途徑

另外在討論H5N6從何而來時,黃㯖昌認為絕對是候鳥,而且台灣是2月才發現,並不是1月。不過台大流行病學研究所教授金傳春認為,不能排除走私疫苗的可能性。前家衛所所長、台大獸醫學院教授蔡向榮則說,過去幾次接到通報去查、但都沒查到。幾度交鋒後,金傳春只好感嘆:「討論疫情的態度,一種是把主觀拿掉,另一種是以自己的經驗,不過病毒自己會說話。」

禽流感疫情來源,除了候鳥以外真的沒有其他原因嗎?黃㯖昌進一步強化候鳥說的理由是,台灣水禽場都是開放式飼養,防疫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家禽關好,因此非開放式飼養未來一定要推。但這次疫情到23日止,總共35個禽場感染高病原性禽流感,其中30場都是非開放式飼養,這要怎麼說?

從這裏也衍生出畜牧管理要跟防疫結合的討論,其中一律要求禽場採「非開放式飼養」是否合理?還是考量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建議的,管理應差異化,禽流感好發的冬季就採取非開放式飼養,但風險較低的夏季就不必強制要求。因為台灣有很多小農,很多政策推動卻反過來消滅小農,並不是一件好事。

而移動是疫情傳播的重要途徑,否則也不需要禁宰禁運了。陳吉仲提到:「台灣很多農業問題都出在產銷體系不願意改變,為什麼非要把一頭屏東養的豬載到台北拍賣、屠宰,而不願在地屠宰分級?」

此外這次也出現一個奇特的案例,2月初有一批從加拿大進口的蛋種雞12,000隻,下飛機後出現明顯死亡,在機場採樣驗是陰性。但運輸到台南善化的指定隔離場時發現死了4成,經採樣2月18日確診感染H5N6。

聽到黃㯖昌說,「這是在台南感染的,因為台南有H5N6。」金傳春問:「隔離場所應該是密閉式的,野鳥會飛進來嗎?」之後農委會才說,的確沒錯,運輸跟隔離場都是密閉且控管良好,那病毒從何而來?農委會推測,也許是工作人員進出沒有消毒,或運輸過程中感染、或空氣傳播也有可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