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痛心疾首」——在25年之後

2014-03-30 10:45

? 人氣

25年前,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後,北京宣布戒嚴,香港左派老報人金堯如讓他主持的《文匯報》開天窗,只書「痛心疾首」四個字。(作者提供)

25年前,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後,北京宣布戒嚴,香港左派老報人金堯如讓他主持的《文匯報》開天窗,只書「痛心疾首」四個字。(作者提供)

香港有一個金堯如紀念基金會,2009年成立以來每年頒發「金堯如新聞自由奬」。金是一位老共產黨人,香港文匯報老總編輯。1989年5月北京宣佈戒嚴後,他和社長李子誦等人在文匯報社論欄開了天窗,上書四個大字:痛心疾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週六,香港召開「六四」25週年內地與香港新聞自由研討會暨第五屆金堯如新聞自由奬頒奬會。「六四」,「新聞自由」,這兩個詞語排列在一起,在今天有特殊的意味。

聽眾多數是1989年後出生的學生,其中還有香港老師帶領來參會的中學生,他們在滂沱大雨中趕來,會議的主題——「新聞自由的風風雨雨:25年來內地和香港新聞自由的發展狀況」,為眾人所關注。

站在螢幕所示「痛心疾首」舊報版面下方的主持人程翔、講者劉銳紹,上世紀80年代曾是文匯報駐北京記者,他們在政治風浪中經歷的凶險、遭受的噩運,是香港朋友熟知的。香港城市大學李金銓教授和我也應邀演講,主持者讓我談25年來中國大陸爭取新聞自由的歷程。

這篇講稿,我請「風傳媒」發表,期與兩岸三地朋友們切磋。

〈中國大陸二十五年來爭取新聞自由的歷程〉

各位朋友:

1989年的六四事件,已過去25年。當時我是北京解放軍報的記者,曾捲入事件。4月,上海《世界經濟導報》總編輯欽本立先生因刊登悼念胡耀邦的文章而遭解職,我以個人名義向他發去聲援電報:「歷史的榮譽當之無愧屬於你,中國新聞自由的先驅欽本立」。5月,學生絕食抗議,我曾和同事們去天安門廣場看望。因為這兩件事,不久後受到清查,被解除職務,離開軍隊。

我在北京工作時,就已認識香港《文匯報》總編輯李子誦先生,而我與程翔先生和劉銳紹先生,那時就已是朋友。銳紹駕駛一輛舊車,在被北京四處奔波採訪的樣子,至今還深深留在我的記憶中。我曾要求我領導的軍報記者們,學銳紹的樣子,做一個職業的新聞人。

25年了。六四事件後,中國內地的新聞工作者在爭取新聞自由的道路上,又走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主持者讓我談一談這25年的歷程,這不容易——因為有太多的坎坷、又有太多的變化。請允許我用十分簡略的方式,勾勒一幅歷史圖像。

今天我們可以看到,與內地爭取新聞自由的進程密切相關的,有5個角色,分別是:政治權力、新聞媒體、市場經濟、資訊科技、公民社會。我把它們簡化為:權力、媒體、市場、科技和公民。圍繞新聞自由,這5個角色在交叉、博弈、鬥爭。

5個角色並非從來就有。鄧小平時代,這5個角色裡,只有兩個:權力和媒體。在江澤民時期,增加到3個:權力、媒體和市場;到胡錦濤時期,再增加科技與公民,5個全部登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