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蔡英文是司改國是會議最大的問題

2017-02-23 06:30

? 人氣

總統蔡英文擔任司改國是會議召集人,對司法改革是正是負有待觀察。(蘇仲泓攝)

總統蔡英文擔任司改國是會議召集人,對司法改革是正是負有待觀察。(蘇仲泓攝)

司改國是會議剛上場,法官協會及檢察官協會已對代表人選及議程開砲,這是法律人本色,程序正義本來就是法律的核心價值,不能全以反改革視之;然而,最大的程序爭議,恐怕是總統蔡英文擔任召集人一舉,即使未來司法改革真有重大進展,總統的介入,也讓司改的公正性蒙上陰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怨方向矛盾,司改國是會議能化解?

從過去的民調可知,人民確實對司法不滿,就如狄更斯的小說《荒涼屋》,法官庭所象徵的司法體系正是一座現代迷宮,不是斷案解紛,而是讓人更墜入罪惡深淵,司改國是會議一開場就觸及「懂不懂的問題」,並非無稽;然而,司法迷宮所引發的不滿,也正如迷宮一樣,有不同的層次和方向。

具體言之,法院積案太多,這是司法行政問題;各級法官見解不同,讓被告或當事人進法庭有如忍受俄羅斯輪盤酷刑,這是法院體系未統整問題;還有,這幾年最常引發民怨的,莫過於「恐龍法官」總是不輕易判死刑,然而,這違背的是人民感情,但人民感情該由立法者回應,而不是由司法體系造法回應;就以死刑而言,引發民怨的可能正是因為司法獨立,勉力不受民粹左右,如果因此引發民怨,豈是司改國是會議能夠處理的!

總統自任召集人,和為司法找回公信力目標背道而馳

或許,如果真的需要大張旗鼓召開司改國是會議,司改的最核心任務,應該是找回人民對司法的信任,這不只是司法本身的問題,而有更重要的意義,研究民主制度的學者發現,當一個社會有愈多獨立的制度,民主就愈鞏固;其間,司法可說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因為,即使政黨政治陷入危機,司法仍可作有為最後的判準,就如美國二千年總統選舉的選票爭議,最後由最高法院一錘定音。

然而,總統自任召集人,卻和為司法找回公信力背道而馳,如面對「連李登輝都不敢接司改國是會議召集人,蔡英文卻接了」這個問題,負責籌備國是會議的國安會諮詢委員林峯正受訪時這樣說,「過去的經驗可以得知,由司法系統內部自行運作司改,改變不太會發生」。「要期待司法自我改革是困難的」。這一番說法,將司法改革和司法獨立完全推向對立面,司法成了被改革的標的,沒有自主性可言。

誠然,任何體系的改革某種程度都要有外力,所謂的司法獨立也並非完全不管外界評議,然而當所謂的外力是指總統、司法改革必須由總統發動時,不要說總統、司法之間權力分立機制蕩然無存,更是讓外界有到退到過去政治可以赤裸裸干預司法年代的錯覺,這當然是最糟的狀況,但即使蔡英文是善意的推動司法改革,都足以讓司法喪失自主性,更別說恢復人民對司法的信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