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興利,就不必大砍年金!

2017-02-26 06:20

? 人氣

年金改革引發軍公教的不滿,作者認為,改革應針對不合理處加以改革,而最種藥的是要開創財源。(資料照,陳明仁攝)

年金改革引發軍公教的不滿,作者認為,改革應針對不合理處加以改革,而最種藥的是要開創財源。(資料照,陳明仁攝)

1992年以來經過了四任總統執政,年平均經濟成長率從李登輝的8%、陳水扁的4%、到馬英九的2%,蔡英文接下最後的一棒,經濟成長率不可能高於2%。不但經濟成長率下滑,前三任總統都在舉債過日子,中央累積債務已經超過六兆元,平均每年舉債二千多億元!若如此,蔡政府後期可能就沒有舉債空間,換言之政府有可能會發不出薪水來。因此財政改革是非做不可的事,其中最大一塊支出就是軍公教勞每年三千億元的退休金(金額如同國防預算),由於原先錯誤的估算與設計,軍公教勞等基金都先後面臨破產的命運,以政府的估計30年要貼補1.6兆元或每年533億元。但是即使年金改革成功,還是沒有辦法彌補每年的財政赤字,所以林全院長必須同時提出稅務改革,換言之就是要增加各類稅收!無論是年金改革及稅務改革都會造成極大的民怨與反彈,困難度當然極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台灣經從1992年後就持續下滑?原因很簡單,因為製造業大量外移!製造業為什麼外移?因為在1992年政府訂定了一個錯誤的、違反市場機制的外勞政策,無法提供足夠具有競爭力的基層勞工。如果我們現在修正了外勞政策,讓外勞的薪資自由化,與基本工資完全脫勾,外勞薪資由外勞輸出國與台灣政府双方談判決定;讓外勞的數量市場化,視市場需要來調節外勞的比例。現在台灣外勞的人數是60萬人,我們增加90萬人到總數為150萬人,我們來算一下這樣會對台灣帶來什麼好處?

剝蝦工人大多為非法移工。(美聯社)
作者認為,台灣應聘請大量的移工,讓製造業回流,再次創造經濟奇蹟。(美聯社)

我們來學學新加坡的制度,增加人頭稅取代安定基金,雇主每月得花兩萬元聘僱一名外勞,一萬元是付外勞的薪資,另一萬元是付給政府的人頭稅, 政府一年可以從一名外勞抽得12萬元的人頭稅,150萬名外勞可以增加政府的稅收一千八百億元。

增加90萬外勞對產業有什麼好處?2008年2月電腦業者聯電宣明智、宏碁王振棠及仁寶陳瑞聰公開在記者會上說,筆電業及其協力廠在中國一共聘用150萬人,創造500億美元的外銷業績,如果政府同意外勞薪資與本勞脫勾,並且讓外勞的比例拉高到六成,筆電業就能移回台灣生產!筆電在台灣生產從台灣出口,台灣GDP就會增加500億美元或1.6兆元台幣,政府分得13.5%也就是2160億元(沒有包括1.4倍服務業的政府收入3024億元)。

 在修正的外勞政策及聘用150萬外勞的條件下,會帶來政府兩筆收入,一筆是外勞的人頭稅1800億元,另外一筆是外銷型製造業回流增加2160億元,共3960億元!這額外約四千億元的稅收,不但不需要每年舉債兩千億元,我們還能每年盈餘兩千億元!因為我們流浪在外的外銷型製造業太多了,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聘僱更多的外勞,讓這些製造業能回到台灣生產,台灣就會創造第二次的經濟奇蹟,國民所得快速成長到四萬美元以上絕非是困難的事情。

因此我們實在不需要大砍軍公教勞的退休金,只需要對不合理的地方(如18%的利息及退休金高於薪資)糾正過來即可。大砍退休金不但傷害了社會的和諧,並且會大幅削減國內的消費,對下滑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更何況即使你砍掉了一千億元(三分之一的退休金),也解決不了政府的財務缺口,因此節流與加稅絕不是解決財務缺口的好辦法!修正過去錯誤的外勞政策,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鼓勵台商與外資來台灣投資生產,興利才是正確的方向!

如果蔡總統及林院長能改變觀念,不但能扭轉下滑的民調,並且一舉翻轉台灣經濟走向,一定會在歷史上留名!若想知道更多的資訊,請上網觀看「是誰扼殺了台灣經濟」視頻。

*作者為「台商台幹要回家」活動召集人、「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美國 University of Kansas 化學博士,美國Sun Chemical Corp.亞洲主管,為台灣製造業企業主約25年,現已退休。著作有「大陸迫害台商實錄」、「投資中國 你必須知道的陷阱」、「台灣倒數計時」「出逃出路」等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