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終究難逃墜崖」、失之溫和的年金改革,應加大改革力道

2017-02-10 08:10

? 人氣

這次年改雖然過去「有感」但卻也失之過於溫和。圖為年改副召集人林萬億於國是會議後召開記者會說明。(顏麟宇攝)

這次年改雖然過去「有感」但卻也失之過於溫和。圖為年改副召集人林萬億於國是會議後召開記者會說明。(顏麟宇攝)

春節前年金改革國是會議才召開,確定年金改革內容,但隨即因沈富雄一番「瘦鵝只是晚點死」、「終究難逃墜崖」等而引發辯駁。事實上雙方說法都有真實的部份,這次年改方案確實有失之過於溫和的問題。但這也是所有改革必然碰到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大問題:正反雙方對激進或溫和的看法永遠南轅北轍、毫無共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次年金改革確實是激起被改革的軍公教退休者的怒火與不安,他們搬出不溯既往、信賴保護原則等要政府改革不能砍退休者的年金;但對支持改革者而言,眼看退休基金財務惡化,離破產只有幾步之遙,兼之獨厚軍公教退休者的年金制,造成社會嚴重的不公平,因此「喊砍、喊殺」的聲音不小。

至於最後出爐的改革方案,最重要的幾個原則是訂出改革的「地板」、18趴逐漸降低到6年後完全退場、每年降低一個百分點的所得替代率預計15年後降到60%。此改革可讓原本10年左右就破產的退休基金,再延後10年左右才面臨破產命運。因而才引發「遲早要死」「終究難逃墜崖」之批評。

這個批評其實完全正確,但卻是推動改革時現實又無奈的妥協;以現在的改革方案都已激起反改革者的集結、抗議,因此只能採較溫和、漸進式的改革方式,一來避免激起更廣泛的抗議,二來讓退休者能逐漸適應調整。

不過,必須強調的是:雖然這個改革方案已較過去扁、馬時期的改革更「有感」,但確實是已失之過於溫和;孫文說革命要「畢其功於一役」,雖然年金改革不可能如此,不過確實可以讓改革「走得更遠一點」,讓改革成果能維繫更久一點。換個角度看,其實就算採更溫和的改革方案,被改革者的反對抗議恐怕依然,與其如此,長痛不如短痛,更該加大改革力道,否則5-10年內大概又要「再痛一次」。

例如,在已訂「地板」金額後,18趴的改革就可快速到位,根本不必等6年;在國是會議前的府內討論時,曾有縮短到4年之議,可惜政府終究不敢採納;事實上,在有原有的年金領取同時訂有地板情況下,18趴即使實施後立即取消亦不影響弱勢退休者的生活。再如所得替代率每年只減少1個百分點,這種改革的龜速亦屬世間僅見─希臘財政垮台、經濟崩潰後的年金改革,是一舉把所得替代率從95%砍到不到60%。台灣一年1%、要持續15年,是不是溫和過了頭?漸進式延後退休年齡亦有同樣失之過於溫和的問題。這麼多「溫和」一起造成年金財務只能稍微喘口氣的結果。

至於大家期待改革能「長長久久」、甚至「永續」的想法,只能說是改革理想,現實上則難以達成,因為台灣整體趨勢走向是往負面走。以經濟而言,台灣確定走入低度成長,不談30年前近兩位數的成長,即使10年前5-6%的成長率也難再現,未來恐怕是2%左右的低成長─看看日前國發會端出的經建計劃,未來4年經濟成長目標只敢訂在2.5-3%就知道未來經濟的「勢頭」並不佳。

更重要的是台灣人口結構快速變化,少子化帶來的超高齡社會已來臨─這代表的是這個經濟體,仍事生產在工作者少、不工作生產的退休者多;全世界所有的年金制沒有例外的必須靠更多繼續繳交保費的工作者支撐,以供退休者領取年金。台灣的人口結構顯然已無此條件,而且未來只會變糟,轉機至少看不到。

如果根據趨勢要在今日就端出「永續」(或至少保個50年)的年改方案,恐怕費率要漲到50%以上、領取的年金則是至少腰斬,這種「永續」的方案,不會被任何人接受─從退休老人到年輕人都不會接受。因此要政府端出「永續」的年改方案,是苛求了、也作不到,但現在的方案確實過於溫和,希望未來在立法院的修法過程中,能加大改革力道。至於民眾個人,雖然能祈禱未來能安領年金,但最好也自己多作準備,因為即使是改革後的年金方案,仍充滿風險與未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