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毛澤東為什麼發動1954年臺海危機?

2017-01-29 07:10

? 人氣

金門砲戰是毛澤東一次失誤,既未能阻止台美協防,也與蘇聯交惡。(取自金門資訊網)

金門砲戰是毛澤東一次失誤,既未能阻止台美協防,也與蘇聯交惡。(取自金門資訊網)

1954年9月3日下午五時許,中國人民解放軍集結數百門重砲,突然毫無預警地向金門發射數千枚炮彈,造成當地軍民重大傷亡,還炸死兩位美軍顧問。9月5日上午,經台美協商後,金門守軍奉令還擊,中華民國海空軍也對廈門進行報復性轟炸。就這樣,毛澤東挑起了1954年台海危機。至於第一次台海危機的前因與後果為何,須從1949年開始說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1949年至1976年的二十七年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毛澤東領導下執行革命的外交政策,其戰略目標是在全球實現共產主義。從1949年開始,毛澤東發動一波又一波的群眾運動,他定期地、刻意地製造外部危機,以配合他在國內的意識型態運動。毛澤東認為自己肩負特殊使命,要不斷地製造大亂,直到中國人民從動亂中淨化、改造,重新站起來。毛澤東尤其是要通過支持亞洲共產革命,來增進中國的國家安全,並與蘇聯爭奪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導地位。發動台海危機,是毛澤東顯示實力的一種方式,但若碰到美國堅定反擊時,他就會借口「和平共處」作戰術上的撤退。

韓戰期間,美國艾森豪政府為了對抗中蘇聯盟的威脅,在中國周邊的亞洲國家建立軍事同盟。從1951至1953年,美國陸續與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韓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並且發起「東南亞公約組織會議」來對付東南亞的共產黨威脅,當時美國組織的圍堵中國的防線,台灣是唯一的缺口。1954年4月,中華民國向美國提出加入「東南亞公約組織會議」,但美國國務院相當躊躇,知道英國會反對台灣加入。中華民國轉而向美國提出簽訂共同防禦條約,美國國務卿杜勒斯也不肯談判該防禦條約,他企圖保持與中共關係的靈活性。因此,當美英法蘇中於1954年夏在瑞士日內瓦討論越南問題時,台灣就這樣被列強擱在一邊了。

1966年菲律賓馬尼拉東南亞條約組織會議。(取自維基百科)
1966年菲律賓馬尼拉東南亞條約組織會議。作者表示,美國陸續與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韓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並且發起「東南亞公約組織會議」來對付東南亞的共產黨威脅,當時美國組織的圍堵中國的防線,台灣是唯一的缺口。(取自維基百科)

韓戰休戰才一年多、日內瓦越南和平協議才達成兩個月,1954年9月,毛澤東就發動第一次台海危機,作為他不斷革命的一環,以測試美國對亞洲多邊防衛的承諾,和阻止美國與台灣簽訂共同防禦條約。從毛澤東的角度來看,即使只是防禦性條約,也會威脅到他解放台灣的根本目標。毛澤東不知道,杜勒斯原本對簽訂美台條約非常猶豫,但是,毛澤東的武力威脅導致了適得其反的效果:迫使美國與台灣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毛澤東原本企圖攻佔所有外島,以減弱蔣介石從外島騷擾大陸的能力,但他在美國出面援助金馬守軍後,就採取退卻的態度。事後,他卻向蘇共總書記赫魯雪夫吹牛,說他運用對金馬的威脅,來保持台灣不和大陸脫離關係而獨立。毛澤東也利用這次危機逼美國與他直接談判,實質上脅迫美國改變只承認中華民國的政策,關於這一點,毛達到了他的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